时间: 2025-05-01 01:0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07:18
词汇“漏火”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方言词汇或者是特定行业术语。由于其不常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漏火”字面意思是指火从原本不应该出现的地方泄露出来。基本含义可能涉及到火灾、安全事故或者是某种技术故障。
由于“漏火”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某些特定的行业,如冶金、化工或者消防领域,可能会使用到这个词汇来描述设备或工艺中的问题。
由于“漏火”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与特定地区的方言或者行业术语有关,缺乏广泛的语言学资料。
在特定的行业或地区文化中,“漏火”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紧急或危险的情况,与安全意识和事故预防有关。
提到“漏火”,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危险、紧急和需要立即处理的情况,带来紧张和担忧的情感反应。
由于“漏火”不是一个常见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漏火”作为一个象征性的词汇,用来描述某种危机或转折点,例如在小说中描述一个关键时刻,主角面临生死抉择的场景。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展示火灾现场的烟雾、火焰和人们的紧急疏散,以及消防队员的救援行动。
由于“漏火”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或者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翻译。
“漏火”作为一个特定语境下的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特定行业或地区文化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特定领域的专业术语和文化背景。在学习语言时,关注这些特定词汇的使用和含义,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理解。
1.
【漏】
(形声。从水,屚(lòu)声。本义:漏壶的简称。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同本义。
【引证】
《马稚暨妻张氏墓志》-漏尽钟鸣,箭驰风追。 、 《说文》。按:这就是铜壶滴漏的“漏”。-漏,以铜受水,刻节。 、 《文选·左思·魏都赋》-晷漏肃唱。 、 《华严经音义下引文字集略》-漏刻,谓以筒受水,刻节,昼夜百刻也。
【组词】
漏下、 漏永更长、 漏尽钟鸣、 漏夜、 漏板、 漏刻
2.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