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5: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5:25
“嗛嗛之德”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德行微小、不显著。其中,“嗛嗛”形容微小,“之德”指德行。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德行或品质虽然存在,但是非常微不足道,不引人注目。
在文学作品中,“嗛嗛之德”可能用来形容一个角色虽然有德行,但这种德行并不足以改变大局或引起他人的注意。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谦虚地描述自己的品德,表示自己的德行并不突出。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因为它更多地属于文学或日常语言的范畴。
“嗛嗛之德”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汉语中对于德行描述的一种细腻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特定的文学或文化语境中仍然被保留和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德行被视为人的重要品质。然而,“嗛嗛之德”强调的是德行的微小和不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于德行的一种现实认知,即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微小的德行往往难以被察觉和重视。
这个成语可能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或无奈的情感,因为它描述的是一种被忽视或不被重视的德行。在联想上,它可能让人想到那些默默无闻、不求回报的善行者。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嗛嗛之德”来形容那些在社区中默默奉献,但不被大众所知的好心人。这个成语提醒我们,不应忽视那些微小的善行,它们同样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嗛嗛之德,虽微不足道,
如星辰点缀夜空,
虽不耀眼,却温暖人心。
在视觉上,“嗛嗛之德”可能让人联想到夜晚的星空,那些微小的星星虽然不耀眼,但它们的存在构成了美丽的夜空。在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轻柔的夜曲,虽然不强烈,但却能抚慰人心。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可以是对微小善行的认可和尊重。例如,英语中可能用“small acts of kindnes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嗛嗛之德”这个成语虽然描述的是德行的微小,但它提醒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品质时,不应忽视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善行。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并帮助我们更细腻地理解人性。
嗛嗛之德,不足就也,不可以矜,而祗取忧也。
1.
【嗛】
用嘴含。
【引证】
《说文》-嗛,口所衔也。从口,兼声。 、 《史记·外戚世家》-景帝恚,心嗛之而未发也。 、 《史记·大宛列传》-而昆莫生,弃于野。乌嗛肉飞其上,狼往乳之。
怀恨。
【引证】
高启《书博鸡者事》-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知使者意嗛守,即诬守纳己赇。
2.
【嗛】
用嘴含。
【引证】
《说文》-嗛,口所衔也。从口,兼声。 、 《史记·外戚世家》-景帝恚,心嗛之而未发也。 、 《史记·大宛列传》-而昆莫生,弃于野。乌嗛肉飞其上,狼往乳之。
怀恨。
【引证】
高启《书博鸡者事》-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知使者意嗛守,即诬守纳己赇。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