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3:06
壮族:壮族是**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云南、广东、贵州和湖南等省份。壮族有自己的语言——壮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同时也有自己的文字——壮文。壮族文化丰富,以歌圩、铜鼓、壮锦等文化特色著称。
壮族的名称来源于其自称“布壮”,历史上的壮族曾被称为“僮族”,后在19*5年经***提议改为“壮族”,以体现其强壮、健康的民族形象。
壮族文化深受其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影响。壮族人民善于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出独特的农耕文化和手工艺。壮族的传统节日如三月三、中元节等,都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壮族给我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热情的。联想到壮族,我会想到他们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热情的歌舞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参加过一次壮族的歌圩活动,那是一次难忘的体验,我被壮族人民的热情和他们的文化深深吸引。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壮族”:
在翠绿的山谷间,
壮族的歌声飘扬,
铜鼓声声,舞步翩翩,
民族的骄傲,在这片土地上。
壮族的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繁复,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壮族的歌舞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壮族”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描述其文化特色来介绍这一民族,如提到其独特的节日、服饰和音乐。
通过对“壮族”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了解了这一民族的文化和社会背景。这一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知识,也让我对*的多元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
1.
【壮】
(形声。从士,爿(pán)声。本义:人体高大,肌肉壮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壮,大也。 、 《广雅》-壮,健也。 、 《方言》-秦晋之间凡人之大谓之奘,或谓之壮。 、 《礼记·曲礼》-三十曰壮。 、 《史记·项羽本纪》-壮士,赐之卮酒。 、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 、 《逸周书》-男气壮力。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壮哉我中国少年。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三小姐长远勿见,好像壮仔点哉。
【组词】
壮浪、 壮盛、 壮勇、 壮武、 年轻力壮;兵强马壮;壮健
2.
【族】
(会意。本义:箭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族,矢锋也。束之族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