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1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14:02
“数以万计”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数量非常多,达到了数万的地步。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数量极其庞大,超出了普通的计数范围。
在文学作品中,“数以万计”常用于夸张手法,强调事物的数量之多,如“数以万计的星星点缀着夜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任何数量庞大的事物,如“数以万计的游客涌入这个城市”。在专业领域,如统计学或经济学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描述***的数据集或交易量。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强调数量的多寡上有所不同,但“数以万计”更具体地指向了数量达到了数万的级别。
“数以万计”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于古代对大数量的描述。在古代,万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因此用“数以万计”来形容数量之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大量事物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数字“万”常常与吉祥和完整性联系在一起,因此“数以万计”不仅仅是一个数量上的描述,有时也带有一定的文化色彩,如在庆祝活动中形容参与人数之多。
这个成语给人以宏大、壮观的联想,使用时往往伴随着对数量的惊叹或敬畏。在表达中,它可以增强语句的感染力,使听者或读者感受到所述事物的规模之大。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数以万计”来形容某个大型活动或**的参与人数,如“数以万计的观众观看了这场音乐会”。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数以万计的花瓣,随风飘散,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点缀着人间的梦。”
想象一片广阔的草原上,数以万计的野花在微风中摇曳,这种场景可以通过视觉艺术作品来表现。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大型**中数以万计的人们的欢呼声,形成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ousands and thousands”或“tens of thousands”,虽然不如“数以万计”那样具有文化特色,但也表达了类似的大量概念。
“数以万计”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表达,它不仅能够准确地描述数量之多,还能够通过其文化背景和情感联想,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在学*汉语和进行表达时,掌握并灵活运用这样的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监局内臣数以万计,利源兵柄尽以付之,犯法纵奸,一切容贷,此防微之道未终也。
这里的鱼儿~,打捞十分容易。
1.
【数】
数目;数量。
【引证】
《战国策·赵策》-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组词】
报数、 数计、 数珠儿、 可被2除尽的数;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或复数;基数;单数;复数
道数,方法。
【引证】
《商君书》-故为国之数,务在垦草。
2.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3. 【万】 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4.
【计】
(会意。从言,从十。“言”有数(shǔ)的意思;“十”是整数,表示事物成一个数目。数数字,所以有计算的意思。本义:算账;总计;计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計,会算也。 、 《管子·七发》-计数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 、 《礼记·内则》-学书计。 、 《礼记·月令》-命农计耦耕事。 、 《国语·郑语》。注:“算也。”-计亿事。 、 诸葛亮《出师表》-计日而待。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计日以还。 、 明·魏学洢《核舟记》-而计其长。 、 《聊斋志异·促织》-蹄躈各千计。
【组词】
计会、 计口、 计度、 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