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1: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1:33
词汇“思妇病母”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来分析。
“思妇病母”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思念的妇人病了她的母亲”。这里的“思妇”指的是一个思念某人的妇人,“病母”则意味着她的母亲生病了。这个词汇可能源自某个特定的文学作品或口语表达,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
由于“思妇病母”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可能出现在某些特定的文学作品中,用以表达复杂的家庭情感或人际关系。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被使用。
由于该词汇的非标准性,很难提供具体的例句。如果强行构造,可能是:
由于“思妇病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直接的同义词或反义词。如果从字面意思出发,可以考虑一些表达思念和家庭关系的词汇,如“思亲”、“家愁”等。
由于该词汇的非标准性,其词源和演变历史不详。可能是某个特定文学作品中的创造性表达,后来未被广泛接受或流传。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探讨家庭关系、亲情和责任感等主题。但由于其非标准性,它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的意义和影响有限。
对于这个词汇,可能会引起对家庭关系和亲情的深思,以及对病痛和思念的同情。它可能唤起人们对家庭责任和情感支持的思考。
由于该词汇的非标准性,个人在生活中很少会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文学创作中,可以尝试使用这个词汇来表达复杂的家庭情感,例如:
结合图片或音乐,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温馨的家庭场景,或是悲伤的离别和思念。
由于该词汇的非标准性,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不详。
“思妇病母”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探讨家庭情感和人际关系的独特视角。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非标准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世有思妇病母者,岂此谓乎!
1.
【思】
多胡须的样子
【组词】
于思
2.
【妇】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帚,表示洒扫。本义:已婚的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婦,服也。从女,持帚,洒埽也。会意。谓服事人者。 、 《广雅》-女子谓之妇人。 、 《仪礼·士丧礼》。注:“妻妾子姓也。”-妇人侠床。 、 《礼记·曲礼》-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组词】
少妇;孕妇;媳妇;妇驵、 妇政、 妇人家
3.
【病】
(形声。疒形丙声。本义:上古时指重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病,疾加也。 、 《仪礼·既夕礼》。注:“疾甚曰病。”-疾病外内皆埽。 、 《易·说卦》-坎为心病。 、 《左传·襄公十九年》-疾病而立之。 、 王充《论衡·订鬼》-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 、 《韩非子·孤愤》-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 、 《庄子·达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
【组词】
病革、 病亟
4.
【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母亲有乳之形。本义:母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母,牧也。从女。象怀子形,一曰,象乳子也。 、 《苍颉篇》-母其中有两点,象人乳形。 、 《易·说卦》-坤为母。晋,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 《礼记·曲礼》-生曰父曰母,死曰考曰妣。 、 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
【组词】
母难、 母以子贵、 母子、 母族、 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