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57: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57:11
“热痒痒”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皮肤因热而感到痒。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在高温环境下,皮肤因为出汗或者受到刺激而产生的不适感。
在口语中,“热痒痒”常用来描述因为天气炎热或者穿着不透气的衣物导致的皮肤瘙痒感。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增强对炎热天气的描写,或者用来比喻内心的焦躁不安。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气象学,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因为这些领域更倾向于使用精确的术语来描述症状或环境条件。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具体情境的使用。例如,“痒痒”可能更口语化,而“瘙痒”则更正式,常用于医学描述。
“热痒痒”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热”和“痒痒”两个词组合而成,用来描述因热引起的痒感。在语言中的变化不大,主要是在使用频率和语境上有所变化。
在**文化中,夏季常常与炎热和不适联系在一起,因此“热痒痒”这个词汇在描述夏季生活时经常出现。它反映了人们对炎热天气的普遍感受和应对方式。
这个词汇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不适和烦躁。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夏天的高温、汗水和皮肤的不适,影响人们对天气和环境的感知。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夏天因为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皮肤感到热痒痒,这种感觉让我意识到需要更好地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热痒痒”来描绘夏日的炎热和人们的不适:
炎炎夏日,阳光炙烤, 皮肤热痒痒,心烦意乱。 汗水如雨,湿透衣衫, 寻找一丝凉意,渴望夜晚。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炎热的夏日中,皮肤因为汗水而发红,表现出不适的表情。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扇的嗡嗡声或是空调的冷风声,这些都是为了缓解热痒痒的感觉。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因热引起的皮肤瘙痒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英语中可能会使用“itchy due to heat”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热痒痒”这个词汇虽然简单,但它有效地传达了在炎热环境下皮肤的不适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和交流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1.
【热】
(形声。本义:温度高)。
同本义。跟“冷”相对。
【引证】
《素问·五常变大论》-肺甚畏热。 、 《韩非子·有度》-清暖寒热,不得不救。 、 《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立厩中仆马之间,……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 《列子·汤问》-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组词】
热天;热釜、 热浪;炽热;滚热;火热
2.
【痒】
(形声。从疒(chuáng),养声。本义:一种皮肤不适、引人欲搔的感觉)。
形容某些难以抑制的强烈愿望。
【引证】
宋·陆游《还东》-花前技痒又成诗。
【组词】
痒滋滋、 痒酥酥、 痒处
3.
【痒】
(形声。从疒(chuáng),养声。本义:一种皮肤不适、引人欲搔的感觉)。
形容某些难以抑制的强烈愿望。
【引证】
宋·陆游《还东》-花前技痒又成诗。
【组词】
痒滋滋、 痒酥酥、 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