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3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3:13
潘文乐旨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潘、文、乐、旨。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潘岳的文章,乐广的言辞”,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优美、有文采。潘岳是西晋时期的文学家,以文采著称;乐广则是西晋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以言辞精妙著称。
在文学语境中,潘文乐旨 常用来赞美某人的文章或言辞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文学评论或学术讨论中较为常见。在专业领域,如文学研究、语言学等,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和评价文本的艺术价值。
同义词:
反义词:
潘文乐旨 这个成语源自对潘岳和乐广的赞美。潘岳和乐广都是西晋时期的著名文人,他们的文章和言辞在当时就以优美著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用来泛指所有具有文采的文章或言辞。
在传统文化中,文采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潘文乐旨** 这个成语体现了对文学艺术的高度评价,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文学创作的重视和追求。
潘文乐旨 这个成语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联想。它让人想到那些充满诗意和文采的文字,激发人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在学术论文或文学评论中,我可能会使用潘文乐旨 这个成语来评价某位作家的作品,表达对其文采的赞赏。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潘文乐旨,诗意盎然,
字字珠玑,句句生辉。
潘文乐旨 这个成语让人联想到精美的书法作品和悠扬的古琴音乐,这些都是**传统艺术的代表,与文采斐然的意境相得益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eloquent and poetic" 或 "artful and expressive",用来形容言辞或文章具有艺术性和表现力。
潘文乐旨 这个成语不仅是对文采的赞美,也是对*传统文学艺术的尊重和传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广善清言而不长于笔,将让尹,请潘岳为表。岳曰:‘当得君意。’广乃作二百句语,述己之志。岳因取次比,便成名笔。时人咸云:‘若广不假岳之笔,岳不取广之旨,无以成斯美也。’
雅擅~,妙参羊体嵇心。
晋朝时期,乐广擅长清言,却不能操笔,在即将离开尹任时,请潘岳作表。潘岳说:“当得君意。”乐广于是口述二百多句话来表述自己的心志。潘岳加以整理,就成名作。当时人评论说:“若广不假岳之笔,岳不取广之旨,无以成斯美也。”
1. 【潘】 古水名。 在河南省荥阳县境。
2.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3.
【乐】
(象形。小篆字形。象鼓鼙木架形。本义:音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五声八音相比而成乐。-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其虡也。 、 《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 、 《礼记·世本》-伶伦作乐。 、 《周礼·保氏》-二曰六乐,谓云咸韵夏濩武也。 、 《吕氏春秋·慎行论》-以乐传教。
4.
【旨】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象“匕”(bǐ)即匙形,下面是口,以匙入口,表示味道好。”“口”隶变为“日”。《说文》:“从甘,匕声。本义:味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旨,美也。从甘,匕声。 、 《诗·鲁颂·泮水》-既饮旨酒。 、 《仪礼·乡饮礼》-告旨。 、 《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组词】
旨甘、 旨味、 旨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