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0:08
四塞(sì sè)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四面都被阻塞或封闭。基本含义通常指某个地方或区域被自然屏障(如山脉、河流等)或人为障碍(如城墙、堡垒等)所包围,使得进出困难或不可能。
四塞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四”(指四面)和“塞”(指阻塞)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四塞常用来描述地理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地理描述,也可用于形容交通、信息等方面的阻塞。
在**古代,四塞之地常被视为战略要地,因其易守难攻的特性,常被用作军事防御。这种地理特征在历史上多次影响了战争的进程和国家的命运。
四塞这个词给人一种封闭、孤立的感觉,可能引发对 isolation(孤立)、fortress(堡垒)等概念的联想。在情感上,它可能带来一种安全感,也可能带来一种被困的焦虑感。
在日常生活中,四塞可能用来形容那些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地区,提醒人们关注这些地区的开发和联通问题。
在诗歌中,四塞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与世隔绝的美丽地方,如“四塞之地,花开不败,人间仙境”。
视觉上,四塞可能让人联想到高山环绕的景象,或是古老的城墙和堡垒。听觉上,可能联想到风声在山谷中回荡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andlocked”(被陆地包围的)或“enclosed”(被包围的),但这些词汇没有四塞所特有的那种强烈的封闭感和战略意义。
四塞这个词在描述地理特征和战略位置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物理上的封闭,还隐含了文化和历史上的重要性。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概念和情感。
1.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
2.
【塞】
实,堵、填充空隙,用于书面词语中。 同: 僿
【引证】
《书·皋陶谟》-刚而塞。 、 《诗·邶风·燕燕》。郑《笺》云:塞,充实也。《说文》:僿,实也。-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 《礼记·孔子闲居》-志气塞乎天地。
【组词】
闭耳塞听;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