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3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4:24
庸怯 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庸”和“怯”。其中,“庸”通常指平庸、普通,缺乏特色或能力;“怯”则指胆小、害怕,缺乏勇气。结合起来,“庸怯”形容一个人既平庸又胆小,缺乏自信和勇气,不敢面对挑战或困难。
“庸”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常”,后引申为平庸;“怯”字则源于“怯懦”,表示害怕。两个字结合形成“庸怯”,描述一种既平庸又胆小的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勇敢和果断被视为美德,而庸怯则被认为是负面品质。在现代社会,庸怯可能被视为缺乏竞争力和领导力的表现。
“庸怯”一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软弱、无能和逃避责任。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勇敢和自信的向往。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遇到需要克服庸怯心理的情况,比如公开演讲或面对工作挑战。通过积极的心态和准备,可以逐步克服这种心理障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庸怯的心灵,在夜幕下瑟瑟发抖,渴望一束光,照亮前行的路。”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owardly and mediocre”,但在表达上可能没有“庸怯”这样简洁和形象。
“庸怯”是一个描述性格特点的词汇,带有明显的负面含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类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态度。通过对比和实践,可以更好地掌握其用法和意义。
1.
【庸】
(会意。小篆字形。从用,从庚。“庚更”同音,表更换。先做某事,然后更换做别的事。本义:用;需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庸,用也。 、 《书·尧典》-畴咨若时登庸。 、 《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庸。 、 《诗·齐风·南山》-齐子庸止。
2.
【怯】
(形声。从心,去声。《说文》:本从犬。本义:胆小,畏缩)。
同本义 怯,多畏也。从犬,去声。杜林说,从心或曰劫省声。——《说文》。
【引证】
《贾子道术》-持节不恐谓之勇,反勇为怯。 、 《孙子·军事》-怯者不得独退。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五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组词】
怯怯乔乔、 怯壳儿、 怯症、 胆怯、 羞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