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5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50:37
出徒: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描述学徒期满,完成了规定的学*和实践,可以独立工作或操作的状态。在不同的行业或技艺中,出徒意味着学徒已经掌握了必要的技能和知识,能够像师傅一样进行工作。
出徒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出”和“徒”两个字组成。在古代,学徒制度非常普遍,出徒意味着学徒完成了学*阶段,可以独立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不同行业和地区可能有所差异。
在**传统文化中,出徒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象征着个人技能的成熟和社会角色的转变。在现代社会,出徒仍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专业领域,是职业发展的重要阶段。
出徒这个词给人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因为它代表了个人努力和时间的投入得到了回报。它也让人联想到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尊重。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见证过一个朋友在木工行业出徒的过程,他经过多年的学*和实践,终于能够独立完成复杂的木工作品,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出徒的意义和价值。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出徒”:
岁月如梭,技艺渐成,
出徒之日,心怀感恩。
木屑飞扬,锤声阵阵,
独立之作,传承永恒。
出徒这个词让我联想到一个学徒在师傅的指导下,日复一日地练*技艺,最终在出徒仪式上展示自己的作品。这个过程可以用一段视频来展示,画面中是学徒专注工作的场景,背景音乐是传统乐器的声音。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词汇有“apprenticeship”(学徒期)和“graduation”(毕业)。在西方文化中,学徒期结束后,学徒通常会获得某种形式的证书或资格,而在**,出徒更多是一种传统的认可和仪式。
出徒这个词汇对我来说,不仅代表了个人技能的成熟,也象征着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1.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2.
【徒】
(形声。从辵(chuò),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徒,步行也。 、 《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 、 《礼记·王制》-君子耆老不徒行。 、 《国语·吴语》-徒递来告。 、 《庄子·徐无鬼》-无徒骥于锱坛之宫。 、 《左传·襄公元年》-败其徒兵于洧上。 、 《论语·先进》-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 《易·贲》-贲其趾,舍车而徒。 、 顾炎武《复庵记》-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组词】
徒徙、 徒跣、 徒践、 徒杠、 徒负、 徒行
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引证】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帅徒以往。
【组词】
徒骥、 徒兵,徒卒、 徒士、 徒甲、 徒卫、 徒侯、 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