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5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55:17
词汇“正仗”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特定领域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正”通常指正确、正面、正式等含义,“仗”则常指战斗、战争或对抗。因此,“正仗”可以理解为正式的战斗或正当的对抗。
“正仗”的字面意思是指正式的战斗或正当的对抗。
“正仗”的词源可能来自于古代汉语,其中“正”和“仗”都是古代常用的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在日常语言中逐渐减少使用,但在特定的历史或军事语境中仍然保留其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战争和战斗往往被赋予一定的道德和正义色彩。因此,“正仗”可能被用来强调战斗的正当性和正义性。
“正仗”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战争的壮烈和英雄主义,带来一种庄严和崇高的情感反应。
由于“正仗”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然而,在阅读历史书籍或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战争的诗歌时,可以使用“正仗”来描绘战斗的场面:
铁骑奔腾尘飞扬,
两军对垒正仗张。
英雄豪气冲云霄,
战鼓雷鸣震四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古代战场上两军对垒的壮观场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激昂的战鼓声或号角声,来增强“正仗”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正仗”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描述正式的战斗或正当的对抗来传达相似的概念。
“正仗”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语境中仍然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了解和学*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增强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1.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2.
【仗】
(形声。从人,丈声。本义:执,拿着)。
同本义。
【引证】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仗剑从之。 、 《史记·刺客列传》-独行仗剑至韩。
【组词】
仗斧、 仗节、 仗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