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1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19:03
浪漫主义(Romanticism)是一种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在欧洲兴起的文化和艺术**,它强调情感、个人主义、自然和民族精神。浪漫主义反对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和古典主义,主张回归自然、强调个性和情感的表达。
在文学中,浪漫主义表现为对自然的热爱、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对超自然现象的兴趣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描绘。在口语中,“浪漫主义”可能指代一种追求激情和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在专业领域,如艺术史和文学批评中,浪漫主义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涉及其理论、代表人物和作品。
同义词:理想主义、感性主义、激情主义 反义词:现实主义、理性主义、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一词源自法语“romantisme”,最终源于拉丁语“romanicus”,意为“与罗马相关的”。在中世纪,这个词指代用罗曼语(如法语、意大利语)写成的文学作品。到了18世纪,它开始指代一种新的文学和艺术风格,强调情感和想象力。
浪漫主义在19世纪的欧洲兴起,与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社会变革密切相关。它反映了人们对传统权威的反抗,对自然和民族身份的重新发现,以及对个人情感和创造力的重视。
浪漫主义常常让人联想到美丽的风景、深情的诗歌、英雄的冒险和对未来的憧憬。它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
在个人生活中,浪漫主义可能体现在对艺术的热爱、对旅行的向往或对爱情的理想化追求。例如,一个人可能会选择在自然风光中举行婚礼,以体现浪漫主义的精神。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月光下,我漫步于林间小道, 浪漫主义的灵魂在夜风中飘摇。 星辰闪烁,如同古老的诗篇, 我的心,随风飘向那无尽的远方。
浪漫主义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油画中的田园风光、古典音乐中的激情旋律,以及电影中的梦幻场景。例如,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常常被认为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作。
在不同文化中,浪漫主义的表现形式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东方文化中,浪漫主义可能与诗词、山水画和禅宗思想相结合,而在西方文化中,它更多地与个人英雄主义和自然崇拜相联系。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化和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改变了文学和艺术的面貌,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浪漫主义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情感和创造力,丰富我们的语言和思维。
1.
【浪】
波浪,水因风吹、石激而形成的涌动。
【引证】
《世说新语·雅量》-风起浪涌。 、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左思《魏都赋》-温泉毖涌而自浪。
【组词】
风浪、 激浪、 浪波、 浪淘淘
放荡;放纵。
【引证】
《诗·邶风·终风》-谑浪笑敖。
【组词】
浪弟子、 浪事、 浪荡鬼
2.
【漫】
(形声。从水,曼声。本义:水过满向外流)。
同本义。
【引证】
《三国志·吴主传》-诸山崩,鸿水溢。 、 《世说新语·文学》-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 、 宋之问《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漫。
【组词】
漫溢、 漫口、 水漫金山;漫溃、 漫泄、 漫流、 漫然、 漫滋、 漫衍
3.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
4.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