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20: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20:52
“乌头马角”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黑色的马头上长出角。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不可能发生或不存在的情况,类似于“天方夜谭”或“无稽之谈”。
在文学作品中,“乌头马角”常用来形容荒诞不经的情节或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表达对某件事情的不信任或怀疑。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逻辑或现实可能性时,偶尔会被提及。
同义词:
反义词:
“乌头马角”这个成语的来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不可能事物的想象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表达不可能性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成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乌头马角”作为一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现实和可能性的认知,也体现了语言的幽默和讽刺功能。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荒诞和不可思议的感觉,使用时往往带有一定的幽默或讽刺意味。它让人联想到那些看似美好但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乌头马角”来形容那些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操作起来完全不可能的计划或想法。例如,朋友提出一个看似完美但实际不可行的商业计划时,我可能会说:“这听起来像是乌头马角。”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梦想如乌头马角,
看似美丽却遥不可及。
现实如铁壁铜墙,
阻挡着一切虚幻的飞翔。
想象一匹黑色的马,头上长出角,这样的画面既神秘又荒诞。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些奇幻或科幻电影中的音效,如《指环王》中的某些场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wild goose chase”(追逐野鹅),用来形容徒劳无功的追求。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来描述不可能或荒诞的事情。
“乌头马角”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形象和生动的表达方式,用来形容不可能或荒诞的事情。它在文学和日常对话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能够丰富语言的表达力。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中的成语文化,提升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战国末年,燕国太子丹在秦国当人质,与秦王嬴政发生冲突被囚禁起来,太子丹请求放他回国。秦王说:“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太子丹只好仰天长叹,可能是上天有眼,牢房外飞来一只白头乌鸦,秦王只好遣送太子丹回国
这样~的事是难以实现的。
1. 【乌】
2.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
3.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引证】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组词】
马伯乐、 马首、 马牌子、 马曹、 马圈、 马祭、 马绊、 马褐、 马祸、 马图
4.
【角】
古代盛酒的器具。青铜制。形似爵而无柱与流,两尾对称,有盖,用以温酒和盛酒。
【引证】
《仪礼·特牲馈食礼》。注:“角四升,疑古酒器之始,以角为之。”-一角一散。 、 《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比试;竞争。
【引证】
《汉书·贾谊传》-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之臣之也。 、 《汉书·武帝纪》-作角抵戏。 、 《吕氏春秋·孟冬》。注:“犹试也。”-肆射御角力。 、 《聊斋志异·促织》-日与子弟角。
【组词】
角试、 解力、 口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