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34: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34:49
姻兄弟:指因婚姻关系而结成的兄弟关系,通常是指妻子的兄弟或丈夫的兄弟。在中文里,姻兄弟可以具体分为“妻兄弟”(妻子的兄弟)和“夫兄弟”(丈夫的兄弟)。
在文学作品中,姻兄弟的关系常常被用来探讨家族间的联系和冲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用于日常对话,描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专业领域,如人类学或社会学,姻兄弟的概念可能被用来分析亲属关系和社会结构。
同义词:连襟(特指妻子的兄弟)、姐夫/妹夫(妻子的兄弟)、大舅子/小舅子(妻子的兄弟)、大伯/小叔(丈夫的兄弟)。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可以考虑“血亲兄弟”作为对比。
“姻兄弟”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婚姻和家族关系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姻兄弟的概念可能不如以前那么重要。
在**传统文化中,姻兄弟的关系被视为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在某些地区,姻兄弟之间有着特殊的礼仪和义务,如在婚礼、葬礼等重要场合中的角色和责任。
提到“姻兄弟”,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家庭聚会、节日庆祝等温馨的场景。这个词汇也可能唤起对家族责任和义务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姻兄弟可能是重要的支持者和朋友。例如,在家庭聚会中,姻兄弟可能会一起参与游戏或讨论家庭事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如同姻兄弟般的手足情深,在岁月的长河中共舟前行。”
想象一个家庭聚会的场景,姻兄弟们围坐在一起,笑声和谈话声交织,这种场景可以唤起温馨和团结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亲属关系可能被称为“brother-in-law”,但其社会和文化意义可能与**文化中的“姻兄弟”有所不同。
“姻兄弟”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亲属关系,也反映了社会和文化对这种关系的看法和期待。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融入特定的文化环境。
1.
【姻】
(会意兼形声。从女,从因,因亦声。本义:女婿家)。
同本义 。结亲的男家,指夫或夫之父。
【引证】
《说文》-姻,婿家也,女之所因,故曰姻。从女,从因,因亦声。 、 《尔雅》-婿之父为姻。又,婿之党为姻兄弟。 、 《诗·小雅·我行其野》-不思旧姻。 、 《诗·小雅·节南山》-琐琐姻亚。 、 《仪礼·士昏礼记》-某以得外昏姻。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壻父曰姻,两壻相谓曰亚。”-昏媾姻娅。 、 《左传·僖公五年》-皆弦姻也。
【组词】
姻母
2.
【兄】
(会意。据甲骨文,上为“口”,下为匍伏的人。小篆从口,从儿(人)。象一人在对天祈祷,是“祝”的本字。本义:兄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兄,长也。 、 《尔雅》-男子先生为兄。 、 《诗·小雅·斯干》-兄及弟矣,式相好矣。
【组词】
乃兄、 令兄、 愚兄、 家兄
3.
【弟】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有绳索围绕于“弋”,象竖立有杈的短木桩。绳索捆束木桩,就出现了一圈一圈的“次第”。本义:次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弟,韦束之次第也。 、 《吕氏春秋·原乱》-乱必有弟。大乱五,小乱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