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7:22
淹博(yān bó)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知识渊博、学识深厚。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或者多个领域内拥有广泛而深入的知识。
在文学作品中,淹博常用来形容学者的学识,如“他是一位淹博的学者,对古典文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学术交流、教育界,它是一个较为正式的词汇。
淹博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淹”有深广之意,“博”则指广泛。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常用来形容人的学识深厚,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学识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品质,因此淹博**这样的词汇在描述学者或知识分子时经常被使用。它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学术成就的认可。
淹博这个词给人一种庄重、尊敬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书海中孜孜不倦追求知识的人。使用这个词时,往往伴随着对知识分子的敬仰之情。
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位淹博的教授,他的知识和见解深深影响了我对专业领域的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淹博如海,知识无涯,探索不息,智慧之光。”
淹博这个词让人联想到图书馆中堆积如山的书籍,或者是学者在书桌前沉思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让人想到翻书声或者是学者讨论时的深沉语调。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erudite”或“well-read”,它们也用来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
淹博这个词在描述学识深厚的人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还带有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正式性和表达的精确性。
1.
【淹】
(形声。从水,奄声。本义:古水名,即今金沙江的一段) 同本义。在四川省南部。即今金沙江自发源地至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一段。
【引证】
《字林》-淹水,一曰复水也,出今四川宁远府徼外,合金沙江入江。
浸泡。
【引证】
刘向《九叹·怨思》-淹芳芷于腐井兮。 、 《礼记·儒行》。注:“谓浸渍也。”-淹之以乐好。
【组词】
淹荠燎菜、 淹渍
2.
【博】
(形声。从十,尃(fū)声。“十”意思是四方中央齐备。“尃”有分布之义。本义:大)。
同本义。与“小”相对。
【引证】
《说文》-博,大通也。 、 《诗·鲁颂·泮水》-戎车孔博。 、 《淮南子·泛论》-岂必褒衣博带。 、 王逸《鲁灵光殿赋》-丰丽博敞。 、 《楚辞·招魂》-倚沼畦瀛兮遥望博。 、 《礼记·学记》-不学博依。
【组词】
宽衣博带;博硕、 博硕肥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