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15: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15:32
[杵臼之交]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使用杵和臼的朋友,比喻关系非常亲密的朋友。杵和臼是古代用来捣碎谷物的工具,两者经常一起使用,因此用来形容关系密切、不可分割的朋友关系。
在文学作品中,[杵臼之交] 常用来形容深厚的友情,如在《左传》中就有使用。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友情时,人们可能会使用更现代的词汇如“铁哥们”、“死党”等。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能出现在历史或文学研究中,用以分析古代社会的人际关系。
同义词:铁哥们、死党、知己、挚友 反义词:路人、陌路人、冤家
[杵臼之交]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杵和臼是家庭中常见的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仍然被用来形容非常亲密的朋友关系。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亲密关系。[杵臼之交]** 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朋友之间的忠诚和相互支持。
这个成语给人以温馨和亲切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长久不变的友情和相互扶持的情景。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我有两个朋友关系非常密切,我会用[杵臼之交] 来形容他们,强调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杵臼之交,风雨同舟,共度春秋。”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两个老人坐在院子里,一起使用杵和臼捣米,背景音乐可以是温馨的乡村音乐,增强这种亲密友情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ick as thieves”,意思是关系非常密切,但带有一点秘密或不正当的意味。
[杵臼之交] 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友情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底蕴。
公沙穆来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祐赁舂。祐与语大惊,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间。
追忆乾隆丙辰荐鸿博入都,在赵横山阁学处见美少年张君名顾鉴者,彼此订~。
东汉时山东胶东书生公沙穆隐居在东莱山求学,为筹集求学经费,穿上粗布衣服到陈留郡长官吴大人家做舂米雇工,吴大人见其谈吐非凡,就与他结交为好友,并资助他继续求学。后来公沙穆学成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正义官员
1.
【杵】
(形声。从木,午声。本义:舂米的棒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杵,舂杵也。 、 《易·系辞》传-断木为杵,掘地为臼。
【组词】
杵臼交、 杵臼、 杵头
2.
【臼】
(象形。小篆字形,象舂米器具形,中间的四点表示有米。本义:中部下凹的舂米器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臼,舂也。古者掘地为臼,其后穿木石。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掘地为臼。 、 贾思勰《齐民要术》-择满臼,舂之而不碎。
【组词】
臼杵、 臼塘、 臼中无釜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交】
(象形。小篆字形,象人两腿交叉形。本义:交叉)。
脚胫相交。
【引证】
《说文》-交,交胫也。 、 《战国策·秦策》-交足而待。 、 《礼记·王制》-雕题交趾。
【组词】
交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