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7:52
亭阁:亭阁是指**传统建筑中的一种小型建筑物,通常为独立或半独立的结构,用于休息、观赏风景或作为装饰。亭阁多建于园林、公园、湖畔、山巅等风景优美的地方,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
亭阁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亭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为路边的休息场所。阁字则源于古代的藏书楼,后来泛指高大的建筑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亭阁逐渐成为园林建筑的代名词。
在**文化中,亭阁不仅是建筑实体,也象征着文人墨客的雅致生活和审美情趣。它们常出现在诗词歌赋中,成为文人抒发情感的载体。
亭阁给人以宁静、优雅的情感联想,常与自然美景、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联系在一起。它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在旅行中,我曾在一个古色古香的亭阁中休息,那里的风景如画,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体验到了一种超脱的宁静。
在诗歌中,亭阁可以被描绘为:
湖光山色间,亭阁静立, 一抹斜阳,映照古韵。 文人墨客,笔下生花, 亭阁之中,诗意盎然。
亭阁的视觉联想通常是优雅的屋顶、精致的雕花和宁静的环境。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亭阁的檐角,发出悦耳的铃声,或是文人雅士在亭阁中的琴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建筑可能是花园中的凉亭(Gazebo),虽然功能相似,但在设计和文化内涵上有所不同。
亭阁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一种建筑形式,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亭阁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审美体验。
1.
【亭】
(象形。战国文字字形,其中“T”象矗立的亭柱。小篆以为从高省,丁声。本义:古代设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
同本义。后指驿亭。
【引证】
《说文》-亭,人所安定也。亭有楼。 、 《一切经音义经》-汉家因秦十里一亭。亭,留也。 、 《释名·释宫释》-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 、 《汉书·高祖纪》-为泗上亭长。 、 晋·干宝《搜神记》-安阳城南有一亭,夜不可宿,宿辄杀人。 、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组词】
亭邮、 亭民、 亭寺、 亭舍、 亭传、 亭置、 亭驿
2.
【阁】
(形声。从门,各声。本义:古代放在门上用来防止门自合的长木桩)。
门限。
【引证】
《说文》-閣,所止扉也。门开则旁有两长橜杆辂之,止其自阖也。 、 《左传》。-高其闬阁。 、 《尔雅》。郝懿行疏:“此阁以长木为之,各施于门扇两旁,以止其走扇。”-所以止扉谓之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