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4: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4:26
“余忿”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剩余的愤怒或不满情绪。它通常用来描述在某个**或冲突之后,仍然残留的愤怒或怨恨。
“余忿”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余”表示剩余,“忿”表示愤怒。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和为贵”和“忍让”,因此“余忿”往往被视为一种负面的情绪状态。在社会交往中,人们被鼓励去化解愤怒,寻求和解。
“余忿”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那些无法释怀的过去和内心的痛苦。这种情绪可能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不公正的待遇,这些经历让我心中留下了余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学会了通过沟通和自我反思来化解这些负面情绪。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余忿”:
岁月如梭,余忿难消,
心中的火焰,未曾熄灭。
在夜深人静时,它悄然燃烧,
提醒我,那些未竟的怨恨。
视觉上,“余忿”可能让我联想到阴暗的天空或沉重的云层。听觉上,它可能与低沉的音乐或悲伤的旋律相关联。
在英语中,“余忿”可以对应为“lingering resentment”或“residual anger”。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也用来描述持续的愤怒或不满。
“余忿”这个词深刻地描绘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尤其是在面对不公和冲突时。了解和掌握这个词,不仅有助于我更准确地表达情感,也让我意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提醒我要关注内心的情感状态,并寻求健康的方式来处理它们。
1.
【余】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饱足。足食得饱。
【引证】
《说文》-余,饶也。
2.
【忿】
(形声。从心,分声。从“心”,表示与心情有关。本义:愤怒,怨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忿,悁也。 、 《广雅》-忿,怒也。 、 《易·象传》-君子以惩忿窒欲。 、 《礼记·大学》-身有所忿窒。 、 《楚辞·怀沙》。注:“恨也。”-惩违改忿兮。 、 《庄子·达生》-忿慉之气。 、 《玉篇》-忿,恨也,怒也。 、 《战国制·秦策》-伯主约而不忿。 、 《孙子·谋攻》-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组词】
忿恨、 忿气、 忿怒、 忿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