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6:11
敌不可纵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敌人不能放纵”。这个成语强调了对敌人的警惕和不可轻视的态度,意味着对待敌人应该采取坚决和果断的措施,不能给予任何机会让其发展壮大。
在文学作品中,敌不可纵 常用于描述战争或政治斗争中的策略,强调对敌人的严密监控和果断打击。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潜在威胁的警觉性。在专业领域,如军事、国际关系等,这个成语被用来阐述战略原则和政策制定。
同义词在强调对敌人的不可轻视和必须采取行动的态度上与“敌不可纵”相似,而反义词则表达了相反的策略,即对敌人可能采取的宽容或放任态度。
敌不可纵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军事思想和战略原则。在古代兵书中,如《孙子兵法》等,都有类似的战略思想,强调对敌人的严密监控和不可轻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不仅仅是军事领域。
在文化中,敌不可纵 体现了对敌人的警惕性和战略上的谨慎。这种思想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稳定和秩序的重视。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教育人们在生活中对潜在威胁保持警觉。
敌不可纵 这个成语给人以严肃和紧张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战争、竞争和策略。它提醒人们在面对挑战时需要保持警惕和果断。
在个人生活中,敌不可纵 可以用来提醒自己在面对工作或生活中的竞争对手时,需要保持警觉和积极应对。
在诗歌中,可以将“敌不可纵”融入描述战争或竞争的场景,强调战略的重要性和对敌人的不可轻视。
结合战争电影中的紧张场景或军事演*的声音,可以更好地体现“敌不可纵”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on't give the enemy a chance”或“Never underestimate the enemy”,都强调了对敌人的不可轻视和必须采取行动的态度。
敌不可纵 这个成语在强调对敌人的警惕和不可轻视的态度上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竞争环境。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古谚有之:~。夫以一酌之水,或有不测之渊,如不时灭,恐同草原。
1.
【敌】
(形声。从攴(pū),啇(dí)声。本义:匹敌;对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敌,仇也。 、 《尔雅》-敌,匹也。 、 《战国策·秦策》。注:“强弱等也。”-四国之兵敌。 、 《国语·楚语》-且夫自敌以下。 、 《国语·周语》-敌国宾至。 、 《孙子·谋攻》-敌则能战之。
【组词】
试看天下谁能敌;敌体、 敌礼、 匹敌、 势均力敌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可】
4.
【纵】
(形声。从糸(mì),从声。本义:松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纵,缓也。 、 《南齐书》-蓬发施纵,无形仪,不治家业。
【组词】
纵缓、 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