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15: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15:44
词汇“定正”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雅或专业性较强的词汇。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定正”字面意思是指确定、纠正或校正。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以指对某事物的状态、性质或位置进行确认和修正。
“定正”这个词汇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定”意味着确定、固定,“正”意味着正确、正直。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这个词汇可能逐渐被更为通俗的词汇所替代。
在传统文化中,“定正”可能与追求真理、准确性和严谨性有关。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出现在需要高度精确和专业性的领域。
“定正”这个词汇可能给人一种严谨、认真和可靠的印象。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法律文书的正式性。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涉及到需要确认和修正的事务,如家庭账目的核对、个人档案的整理等,可能会用到“定正”这个概念。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定正”用于描述主人公对真相的追求或对错误的纠正,赋予作品一种严谨和深刻的氛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学者在图书馆中认真校对古籍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节奏稳定、旋律严谨的音乐来代表“定正”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定正”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correction”(英语)、“correction”(法语)等,都体现了对准确性和真实性的追求。
通过对“定正”这个词汇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在追求准确性和真实性方面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表达严谨性和专业性。
1.
【定】
(会意。从宀(mián),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引证】
《说文》-定,安也。 、 《诗·大雅·桑柔》-靡所定处。 、 《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 《礼记·曲礼》-昏定而晨省。 、 《礼记·月令》-以待阴阳之所定。 、 《史记·留侯世家》-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 《资治通鉴》-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组词】
定迭、 定害、 定帖、 定昏
2.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