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0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06:23
词汇“养世”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养世”这一词汇的分析:
“养世”字面意思是指养育世界或养护社会。它可能指的是通过某种方式(如教育、慈善、政策等)来改善社会环境,提升人类福祉。
由于“养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出现类似的表达,用以描述君王或统治者的德政,即通过仁政来养护百姓,使社会和谐稳定。
“养世”一词可能源自古代汉语,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因此其词源和演变过程不甚明确。它可能与儒家思想中的“仁政”概念有关,强调通过仁爱和正义来养护社会。
在儒家文化中,君王的职责之一就是养世,即通过施行仁政来养护百姓,使社会和谐。这种观念强调了统治者的道德责任和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养世”一词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仁爱、关怀和社会责任感。这个词可能会激发人们对改善社会、帮助他人的愿望。
在个人生活中,“养世”的概念可以激励人们通过志愿服务、慈善捐赠或教育活动来贡献社会,提升社会福祉。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养世”来表达对社会的关怀和责任感:
春风化雨润心田,
养世仁心照人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和谐社会的画面,人们互助互爱,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在音乐中,可以选择柔和、温暖的旋律,来表达“养世”的温馨和希望。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能通过不同的词汇表达,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可能使用“philanthropy”(慈善)或“social welfare”(社会福利)等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概念。
“养世”这一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强调了个人和集体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
1.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
2.
【世】
(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世,三十年为一世。 、 《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