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2:59
词汇“养乱助变”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组合在一起则形成了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成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养乱助变”字面意思是指培养混乱,促进变化。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些行为或政策不仅没有带来秩序和稳定,反而加剧了混乱和变化,通常带有贬义。
“养乱助变”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近代汉语中形成的,用以描述某些行为或政策的负面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增加,尤其是在讨论政治或社会问题时。
在**传统文化中,秩序和稳定被视为重要的社会价值。因此,“养乱助变”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秩序破坏和混乱加剧的担忧和批评。
这个成语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无序、混乱和不安。在使用时,往往会引起听者对秩序和稳定的重视。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些行为或政策导致混乱加剧,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进行批评和反思。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将“养乱助变”作为一个主题,探讨秩序与混乱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混乱中寻找秩序。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混乱场景的画面,如人群骚动、物品散乱等。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嘈杂的声音,如人群的喧哗或物品的碰撞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不同的词汇来实现,如英语中的“stir up trouble”或“promote chaos”。
“养乱助变”这个成语在描述某些负面社会现象时非常有用,它提醒我们在制定政策或进行管理时要注意避免加剧混乱。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
1.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
2.
【乱】
(会意。金文字形,象上下两手在整理架子上散乱的丝。是“乱”的本字。本义:理丝)。
同本义。
【引证】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人以一手持丝,又一手持互以收之,丝易乱,以互收之,则有条不紊,故字训治训理也。
3.
【助】
(形声。从力,且(zǔ)声。助人要用力,故从力。本义:帮助)。
同本义(在物质上或精神上给予协助)。
【引证】
《说文》-助,左也。 、 《小尔雅》-助,佐也。 、 《论语》。孔注:“犹益也。”-非助我者也。 、 《孟子》-九一而助。 、 《国语·越语下》-助天为虐者,不祥。 、 《孟子·公孙丑上》-予助苗长矣。 、 《列子·汤问》-跳往助之。 、 《资治通鉴·唐纪》-负薪刍助之。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蔡元培《图画》-肤觉之助。
【组词】
助胆、 互助、 扶助、 资助、 助力
4.
【变】
(形声。从攴(pū),孌(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变,更也。 、 《小尔雅》-变,易也。 、 《白虎通》-变者,非常也。 、 《易·系辞》-一阖一辟谓之变。 、 《吕氏春秋·察今》-病变而药不变。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三国志·诸葛亮传》-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不得已,变姓名。
【组词】
变文协韵、 天气突变;巨变、 变豹、 变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