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34: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34:47
词汇“徒辈”在中文里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特定语境下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徒”通常指徒弟、追随者或没有特殊技能的人,“辈”则指同一代人或同一类人。因此,“徒辈”可以理解为同一类追随者或徒弟的群体。
“徒辈”的基本含义是指一群追随者或徒弟,他们可能因为共同的信仰、目标或师承关系而聚集在一起。
在文学作品中,“徒辈”可能用来描述一群忠诚的追随者,如武侠小说中的门派弟子。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社群或传统背景下。在专业领域,如武术、艺术传承等,可能会使用“徒辈”来指代学徒或继承者。
由于“徒辈”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徒”和“辈”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表达特定的群体关系。
在**传统文化中,师徒关系非常重要,师傅和徒弟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和责任。因此,“徒辈”在描述这种关系时,可能带有一定的尊重和传承的意味。
提到“徒辈”,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忠诚、传承和团结。它可能唤起对传统师徒关系的尊重和对共同目标的追求。
在现实生活中,我可能较少遇到直接使用“徒辈”这个词的情况,但如果我在学*某种传统技艺时,可能会感受到作为“徒辈”的责任和荣誉。
在创作中,可以将“徒辈”融入到一个关于传统技艺传承的故事中,描述一群年轻人如何跟随一位大师学*,共同维护和发扬这门技艺。
提到“徒辈”,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一群人整齐划一地练某种技艺的场景,或者是他们在师傅的指导下共同讨论和学的画面。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徒辈”的词汇,但类似的师徒关系和群体概念在各种文化中都有体现。
“徒辈”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师徒关系和群体传承的重要性。在学和理解这个词汇时,我更加意识到传统技艺和文化传承的价值。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会更加注意这些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以丰富我的语言表达。
1.
【徒】
(形声。从辵(chuò),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徒,步行也。 、 《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 、 《礼记·王制》-君子耆老不徒行。 、 《国语·吴语》-徒递来告。 、 《庄子·徐无鬼》-无徒骥于锱坛之宫。 、 《左传·襄公元年》-败其徒兵于洧上。 、 《论语·先进》-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 《易·贲》-贲其趾,舍车而徒。 、 顾炎武《复庵记》-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组词】
徒徙、 徒跣、 徒践、 徒杠、 徒负、 徒行
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引证】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帅徒以往。
【组词】
徒骥、 徒兵,徒卒、 徒士、 徒甲、 徒卫、 徒侯、 徒师
2.
【辈】
(形声。从车,非声。本义:百辆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辈,若军发车,百辆为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