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2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29:33
“反叛”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对现有的权威、规则或制度进行公开的反抗或挑战。它通常涉及对现状的不满,并试图通过行动或言论来改变或推翻它。
在文学中,“反叛”常常被用来描绘主角对社会不公或个人压迫的反抗,如《1984》中的温斯顿·史密斯。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描述对父母、老师或上司的不服从行为。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社会学,“反叛”可能指代更广泛的抗议活动或革命。
同义词中,“反抗”强调对压迫的直接对抗,“叛逆”更多指对传统或权威的挑战,“造反”和“起义”则常用于*的社会或政治。
“反叛”一词源自拉丁语“rebellio”,意为“起义”。在英语中,它最初用于描述军事上的叛乱,后来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和政治语境中。
在许多文化中,“反叛”被视为年轻一代对老一代权威的挑战,如*0年代的青年反叛文化。在社会背景中,它可能与社会**、革命和政治变革紧密相关。
“反叛”一词往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可能让人联想到勇气、自由和变革。它也可能引起对不稳定和冲突的担忧。
在个人生活中,“反叛”可能体现在对传统教育方式的质疑,或在职场中对不公平待遇的抗议。
在诗歌中,“反叛”可以被用来象征对旧有秩序的挑战和对新生活的渴望。
视觉上,“反叛”可能让人联想到燃烧的路障、涂鸦和抗议标语。听觉上,它可能与抗议歌曲和**中的呼喊声相关。
在不同文化中,“反叛”的表达方式和接受程度各不相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个人反叛可能被视为成长的一部分,而在某些东方文化中,它可能被视为对社会秩序的威胁。
“反叛”是一个充满力量和复杂性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变革和个人成长的过程。
1.
【反】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hǎn。本义:手心翻转)。
同本义 同: 翻
【引证】
《说文》-反,覆也。 、 《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 、 《汉书·张安世传》-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
2.
【叛】
(形声。从反,半声。本义:背叛)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叛,乱也。 、 《楚辞·逢纷》-信中涂而叛之。 、 《左传释例》-叛者,反背之辞也。 、 《汉书·五行志》-侯不朝,兹谓叛。 、 《公羊传·定公八年》-叛者五人。 、 《史记·项羽本纪》-天下皆叛之。
【组词】
众叛亲离;反叛、 叛道、 叛败、 叛镇、 叛附、 叛服、 叛降
零乱的。
【引证】
《文心雕龙》-约则义孤,博则辞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