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4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0:08
官宦:这个词通常指的是古代中国的官员及其家族,特别是那些通过科举考试或其他途径进入官僚体系的人。它强调的是这些人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影响力。
在文学作品中,“官宦”常用来描述一个家族的荣耀与衰落,如《红楼梦》中的贾家。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带有一定的贬义,暗示官僚主义或腐败。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社会学,它用于学术讨论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系。
同义词:官僚、士族、官绅 反义词:平民、庶民、百姓
同义词“官僚”更侧重于官方机构中的成员,而“官宦”则更强调家族背景和社会地位。反义词则指那些没有官方背景的普通民众。
“官宦”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官”指官员,“宦”指宦官或官员的家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固定用来指代那些有官方背景的家族。
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宦家族通常享有特权,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往往远超普通百姓。这种社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
提到“官宦”,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权力、腐败、特权等负面情感,也可能联想到家族荣耀、传统价值等正面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历史、政治或社会问题时,了解“官宦”的含义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相关话题。
在创作中,可以将“官宦”作为一个角色背景,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适应与冲突,或者在历史小说中描绘其家族的兴衰。
想象一幅画面:一座古老的府邸,门前石狮威严,内部装饰华丽,这可能是对“官宦”家族的一种视觉联想。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官员的宣读声或家族宴会的喧嚣。
在其他文化中,如欧洲的贵族体系,也有类似的概念,但具体词汇和制度可能有所不同。
“官宦”这个词不仅是一个历史词汇,也反映了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了解其含义和用法,对于深入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
【官】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mián),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官,吏事君也。 、 《礼记·明堂位》-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 、 《礼记·王制》-任官然后爵之。 、 《礼记·曲礼》-在官言官。 、 《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官师一庙。 、 《左传·襄公九年》-举不失选,官不易方。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 《聊斋志异·促织》-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
【组词】
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
2.
【宦】
(会意。从宀mián,表示与家庭房屋有关。从臣。“臣”本奴隶。合起来的意思是家室奴仆。本义:做奴隶主或帝王的奴仆)。
同本义。
【引证】
《国语·越语》。注:“为臣隶也。”-与范蠡人宦于吴。
【组词】
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