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14: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14:57
“兰花手”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一种优雅、柔美的手势或手的姿态,类似于兰花的形状。这种手势常见于舞蹈、表演艺术或礼仪中,用以展现女性的柔美和优雅。
“兰花手”这个词汇源自**古代对女性美的理想化描述,特别是与兰花这种象征高洁和美丽的植物相联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描述任何优雅的手势。
在**文化中,兰花象征着高洁、优雅和坚韧,因此“兰花手”也承载了这些文化内涵。在传统礼仪和表演艺术中,这种手势被视为女性美的体现。
“兰花手”给人以优雅、温柔和艺术的联想,它能够唤起人们对美的欣赏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观看古典舞蹈表演时注意到舞者们使用兰花手来增强表演的艺术效果,这让我对这种手势的美感有了更深的体会。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兰花手”:
她的兰花手,轻轻拂过岁月的琴弦, 每一指尖,都是诗篇的韵律。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身着古装的女子,在月光下轻轻摆出兰花手,背景音乐是古筝的悠扬旋律,这样的场景会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优雅手势可能被称为“graceful hand gesture”或“delicate hand movement”,但没有一个特定的词汇能够像“兰花手”这样精确地传达出特定的文化内涵和美感。
“兰花手”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具体的手势,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细腻度和艺术性。
1.
【兰】
(形声。从艸,阑(lán)声。本义:兰草,即泽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蘭,香草也。 、 《汉书·司马相如传》-衡兰芷若。 、 《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
2.
【花】
同本义。
草木花的总称。
【引证】
《汉书·张衡传》。注:“蘤,古花字也。经传皆以华为之。”-百卉含蘤。 、 杜甫《北征》-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 、 白居易《买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组词】
花洞、 花石纲、 花朝日、 花魂、 花相、 花酒、 花气、 花经、 花历、 花口
3.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