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1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18:31
治罪:指对犯罪行为进行法律上的审判和处罚,以维护社会秩序和正义。
治罪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治”字有管理、处理的意思,“罪”指犯罪行为。随着法律体系的发展,治罪逐渐成为法律术语,用于描述对犯罪行为的法律处理。
在**传统文化中,治罪往往与“天理”、“国法”相联系,强调法律的公正性和必要性。在现代社会,治罪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手段。
治罪一词给人以严肃、正式的印象,联想到法庭、法官和法律文书。它传达了一种正义和秩序的感觉,同时也可能引起对犯罪行为的谴责和对受害者的同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新闻报道中听到关于某人被治罪的消息,这让我们意识到法律的存在和重要性。例如,当看到某高官因腐败被治罪时,我们会对法律的公正性有更深的认识。
在诗歌中,可以将治罪融入对正义的赞美:
在法律的天平上,
治罪是正义的砝码,
平衡着善与恶,
守护着人间的秩序。
治罪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的场景,法官的锤声,以及法律文书的严肃氛围。视觉上,可能会想象到法官的黑色长袍和法庭的庄重布置。
在英语中,“治罪”可以对应为“convict”或“sentence”,在不同的法律体系中,治罪的具体程序和标准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法律的权威和社会的正义。
治罪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术语,它不仅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正义的执行,也反映了社会对犯罪行为的谴责和对秩序的维护。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治罪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法律和社会的运作机制。
1.
【治】
(形声。从水,台声。①(chí)本义:水名。②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
同引申义。
【引证】
郦道元《水经注》-昔禹治洪水。 、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民治渠。 、 《聊斋志异·小翠》-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 、 《史记·孝武本纪》-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
【组词】
治酒、 治步、 治任、 治行、 治缮、 治茸
2.
【罪】
(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秦以辠似皇字,改用罪。-辠,犯法也。 、 《尔雅》-辜辟戾辠也。经传皆以罪为之。 、 《诗·小雅·小明》-畏此罪罟。 、 《易·解卦象下传》-君子以赦过宥罪。 、 《荀子·王制》-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 《国语·晋语》-离桓之罪。 、 《史记·陈涉世家》-或闻无罪。 、 《汉书》-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 诸葛亮《出师表》-治臣之罪。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某知罪矣。
【组词】
罪首、 罪失、 罪眚、 罪瑕、 罪祸、 罪累、 罪悔、 罪殃、 罪辜、 罪衅、 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