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1:3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1:30:06
“抓壮丁”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在战争或特殊情况下,强行征召年轻力壮的男子入伍或参与劳动。这个词汇通常带有强制性和非自愿的意味。
在文学作品中,“抓壮丁”可能被用来描述战争时期的残酷现实,如鲁迅的《阿Q正传》中就有类似的描述。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比喻任何形式的强制征召或强迫行为。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军事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具体讨论历史上的征兵制度。
同义词:征召、强征、征兵 反义词:自愿、招募
“抓壮丁”这个词汇起源于**古代的征兵制度,特别是在战乱时期,政府为了补充兵力,会强行征召年轻力壮的男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指军事征召,也包括其他形式的强制劳动。
在**历史上,“抓壮丁”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在战乱频繁的时期。这个词汇反映了社会的不稳定和政府的强制手段,同时也揭示了普通民众在战争中的无奈和牺牲。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强制、压迫和不公。它可能引发对历史悲剧的反思,以及对和平与自由的珍视。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没有直接接触到“抓壮丁”的情况,但可以通过阅读历史书籍或观看相关影视作品来了解这一现象,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在诗歌中,可以将“抓壮丁”作为一个象征,用来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压迫的反抗:
在黎明的曙光中,
他们抓壮丁,
铁链锁不住,
心中的火焰。
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或战争电影,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抓壮丁”的场景,如士兵强行带走年轻人的画面,以及被征召者的哭泣和家人的绝望。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draft”(征兵)或“conscription”(征召),它们都涉及到强制征召的概念,但在具体实施和历史背景上可能有所不同。
“抓壮丁”这个词汇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现象的描述,它还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个人的无奈。通过对这个词汇的学*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社会的复杂性,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和平与自由的重要性。
1.
【抓】
(形声。从手,爪声。本义:搔)。
同本义 。人用指甲或带齿的东西或动物用爪在物体上划过。
【引证】
唐·杜牧《读韩杜集》-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组词】
抓挠、 抓心
2.
【壮】
(形声。从士,爿(pán)声。本义:人体高大,肌肉壮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壮,大也。 、 《广雅》-壮,健也。 、 《方言》-秦晋之间凡人之大谓之奘,或谓之壮。 、 《礼记·曲礼》-三十曰壮。 、 《史记·项羽本纪》-壮士,赐之卮酒。 、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 、 《逸周书》-男气壮力。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壮哉我中国少年。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三小姐长远勿见,好像壮仔点哉。
【组词】
壮浪、 壮盛、 壮勇、 壮武、 年轻力壮;兵强马壮;壮健
3. 【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