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03: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03:16
流血成河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血液大量流出,形成河流一样的景象。它通常用来形容战斗、冲突或灾难中大量人员伤亡的惨烈场面。
“流血成河”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形象地描述了大量血液流出的场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用于各种语境中,但其核心意义——描述惨烈的伤亡场景——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这个词汇常与战争、灾难等负面相关联,强调了生命的脆弱和战争的残酷。它也反映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生命的尊重。
这个词汇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恐惧、悲伤和同情。它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生命的脆弱和和平的珍贵。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亲眼目睹的或从新闻中得知的惨烈**,如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那片荒凉的土地上,流血成河,映照着夕阳的余晖,诉说着无尽的哀伤。”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战场上,血液流淌成河的惨烈景象。结合音乐,可以选择悲伤或紧张的音乐来增强这种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river of blood”,虽然字面意思相同,但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和联想可能有所不同。
“流血成河”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形象地描述了惨烈的伤亡场景,还反映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生命的尊重。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文化意义。
尸骸蔽野,血流成河,积怨满于山川,号哭动于天地。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1回:“纷纷撞击,杀人如麻,~。”
1.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
2.
【血】
口语读音(多单用)。
【组词】
鸭血、 血沥沥、 血唬零喇、 血胡同、 血糊突、 血渌渌、 血心、 血的教训
3.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
4.
【河】
(形声。从水,可声。本义:黄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河,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 、 《书·禹贡》-导河积石。 、 《列子·汤问》-河阳之北。 、 《吕氏春秋·慎行论》-三豕涉河。
【组词】
河堧、 河湟、 河朔、 河洛、 河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