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6: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6:13
出言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说出话来”,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开口说话,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情感。
在不同的语境中,“出言”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正式程度,例如“发言”通常用于正式场合,而“说话”则更为日常和随意。
“出言”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悠久,其基本结构和含义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形成,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在**文化中,“出言”往往与礼貌、谨慎和智慧联系在一起。儒家文化强调言辞的重要性,认为“言多必失”,因此在出言时需要考虑周全。
“出言”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谨慎、智慧或是言辞的力量。它提醒我们在表达时要注意言辞的选择和表达的方式,以免造成误解或冲突。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需要在不同的场合出言,无论是工作汇报还是日常交流,都需要考虑言辞的恰当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出言”:
春风拂面,柳絮轻扬, 他出言如诗,温柔又坚定。 字字珠玑,句句含情, 言辞间,是岁月的沉淀。
想象一个演讲者在台上出言,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观众聚精会神地听着。这个场景可以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出言”可以对应为“speak out”或“utter words”,在不同的文化中,言辞的重要性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出言”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不仅涉及基本的沟通技巧,还涉及到文化、情感和智慧的表达。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意识到言辞的力量和谨慎出言的重要性。
1.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2.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