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2: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2:48
词汇“干役”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来源于某些特定的方言或专业领域。为了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干役”的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执行任务”或“从事工作”。在某些方言或特定行业中,它可能指的是一种具体的工作职责或任务。
由于“干役”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为了表现某种特定的地域文化或行业特色。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出现在某些地区的日常交流中。
由于“干役”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难以追溯。它可能是某个地区或行业的特定用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可能有所变化。
在某些地区或行业中,“干役”可能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和社会意义。例如,在农业社会中,这个词可能与农活或集体劳动有关。
对于不熟悉这个词的人来说,它可能带来一种陌生感和好奇心。对于熟悉这个词的人来说,它可能唤起对特定工作或生活场景的回忆。
由于“干役”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可能较为罕见。
在创作中,可以将“干役”融入到描述特定工作场景或人物角色的故事中,以展现其独特性。
由于“干役”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立即引发强烈的视觉或听觉联想。但在特定的文化或行业背景下,它可能与某些特定的视觉形象或声音相关联。
由于“干役”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可能难以比较。
通过对“干役”这个词汇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尽管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反映了语言在不同地区和行业中的变化和发展。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些特定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丰富性。
1.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2.
【役】
(古文作伇。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殳(shū)击人。本义:服兵役,戍守边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役,戍边也。执殳巡行也。 、 《周礼·遂人》-若起野役。 、 《周礼·小宰》-听政役以比居州长。 、 《周礼·师田》-行役之事。 、 《诗·王风》。郑玄笺:“行役多危难,我诚思之。”-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 《国语》-弃政而役,非其任也。
【组词】
役夫、 役民、 役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