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49: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49:30
户帖:在古代中国,户帖是指官方发放的户籍证明文件,用以证明个人或家庭的户籍身份和相关信息。它通常包含户主的姓名、家庭成员、住址、职业等详细信息。
文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户帖常被提及,用以描述人物的社会地位或身份。例如,在《红楼梦》中,户帖是贾府成员身份的官方证明。 口语:在现代口语中,户帖一词已不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法律问题时可能会被提及。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法律学和社会学等领域,户帖是研究古代社会结构和户籍制度的重要资料。
同义词:户籍、户口簿、身份证明 反义词:无(户帖本身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概念,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词源:户帖一词源于古代中国的户籍制度,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户帖的形式和内容有所变化,但其核心功能——证明户籍身份——始终未变。
意义和影响:户帖是古代中国社会管理的基础,它不仅记录了人口信息,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等级制度。
情感反应:户帖让人联想到古代社会的严格等级和秩序,可能带来一种沉重和束缚的感觉。 联想:户帖与古代的法律、社会秩序和家庭结构紧密相关,是了解古代社会的重要窗口。
经历或故事:在历史研究中,户帖是了解古代社会结构和人口分布的重要资料,对于研究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诗歌:
古时户帖记家声,
一纸文书定乾坤。
姓名住址皆详录,
世代传承守家门。
视觉联想:户帖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文书、印章和纸张,以及那些保存至今的古老档案。 听觉联想:在想象中,户帖可能伴随着古代官员宣读文书的声音,或是档案室中翻阅纸张的沙沙声。
对应词汇: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是户籍、身份证明或家庭登记簿。 使用情况:不同文化中的户籍制度和身份证明方式各有特点,但都旨在管理和记录人口信息。
理解:户帖是古代中国户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记录了人口信息,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等级制度。 重要性:对于历史学者和社会学者来说,户帖是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资料,对于理解古代社会的运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1.
【户】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門)字的一半。汉字部首之一。从“户”的多与门户有关。本义:单扇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户,半门曰户。 、 《字书》-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于堂室东曰户,在于宅区域曰门。 、 《易·丰》-窥其户。 、 《仪礼·聘礼》-设于户西。 、 《礼记·礼器》-未有入室而不由户者。 、 《乐府诗集·木兰诗》-木兰当户织。 、 、 晋·干宝《搜神记》-出户望南山。 、 、 明·魏禧《大铁椎传》-窗户皆闭。
【组词】
户下、 户牡、 户门、 户钥
2.
【帖】
(形声。从巾,占声。本义:古代字写在布帛上叫帖)。
写在帛上的书签。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木部曰:“检,书署也。”木为之谓之检,帛为之则谓之帖,皆谓幖题,今人所谓签也。”-帖,帛书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