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11: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11:27
托物连类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托物以连类”,指的是通过借助具体的事物来引申或比喻其他事物,从而进行类比或联想。这个成语强调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概念或情感,常用于文学创作中,用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在文学作品中,托物连类常用于诗歌、散文等文体,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或日常物品来抒发情感或阐述哲理。在口语交流中,人们也可能使用这种方式来形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感受。在专业领域,如哲学、心理学等,托物连类也被用来解释复杂的概念或理论。
同义词:比喻、象征、类比 反义词:直陈、直白、直接
同义词中的“比喻”和“象征”都强调通过具体事物来表达抽象意义,但“比喻”更侧重于直接的比较,而“象征”则侧重于长期的文化或历史意义。“类比”则是一种逻辑推理方法,通过比较两个相似的事物来推导结论。
托物连类这一成语源自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特别是在《文心雕龙》等文学批评著作中有所提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创作和日常表达中,成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在中国文化中,托物连类是一种深受推崇的表达方式,它体现了中国人重视自然和谐、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哲理的思维方式。这种表达方式也反映了中国文学中“物我合一”的审美追求。
托物连类常常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因为它通过具体的事物唤起人们对相似经历或情感的联想。例如,通过描绘秋天的落叶,可以引发人们对生命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
在个人写作中,我常常使用托物连类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例如,在描述一个坚韧不拔的人物时,我会通过描绘他在逆境中的坚持,来比喻为在风雨中依然挺立的松树。
在诗歌创作中,托物连类可以创造出深刻的意境。例如:
春风拂过柳枝,
如同母亲的手,
温柔地抚慰着大地。
托物连类可以通过视觉艺术作品来体现,如通过画作中的自然景物来表达某种情感或哲理。在音乐中,也可以通过特定的旋律或节奏来引发听众的联想。
在西方文学中,类似的表达方式被称为“allegory”或“symbolism”,虽然具体用法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强调通过具体事物来表达抽象意义。
托物连类是一种强大的表达工具,它不仅能够增强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还能帮助人们在日常交流中更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对这一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可以提升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诗之为用,共托物连类,足以寓人不能宣之意。
1.
【托】
推。同“拓”。
【引证】
《玉篇》-托,推也。 、 《集韵》-拓,手推物也。或作托。
压力单位 ,等于1333.2巴,为0°C和标准重力下1毫米汞柱的压力。
2.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
3.
【连】
(会意。从辵(chuò),从车。本义:人拉的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连即古文輦也。-連,负车也。 、 《周礼·故书巾车》-连车组輓。 、 《周礼·乡师》-与其輂连。 、 《管者·海王》-行服连轺辇者。 、 《庄子·让王》。郑君、房君、司马君皆云:“读为辇。”-民相连而从之。 、 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太后]曰:‘老妇持连而瞏(還)。’
4.
【类】
(形声。从犬,頪(lèi)声。从“犬”,因犬种类最相似。本义:种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类,种类相似,惟犬最甚。 、 《韩非子·五蠹》-皆守株之类。 、 《荀子·王制》-无法者以类举。 、 、 《列子·仲尼》-其负类反伦,不可胜言也。 、 《孟子·梁惠王上》-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 《庄子·渔父》-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纸灰之类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