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29: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29:49
“乾端坤倪”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乾”、“端”、“坤”和“倪”。其中,“乾”和“坤”分别代表《易经》中的天和地,象征着宇宙的两个基本方面。“端”意为端正、正直,“倪”则有开端、端倪之意。整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天地的端正和开端,基本含义是指宇宙的秩序和起始,常用来形容事物的根本和基础。
在文学作品中,“乾端坤倪”常用来描绘宏大的自然景象或宇宙秩序,如在描述山川河流、星辰大海时,强调其宏伟和秩序。在口语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因为它具有较强的文言色彩和专业性。在专业领域,如哲学、文学研究中,可能会用来讨论宇宙观、世界观等抽象概念。
“乾端坤倪”源自《易经》,其中“乾”和“坤”是最基本的两个卦象,分别代表天和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形容更广泛的宇宙秩序和事物的根本。
在**传统文化中,“乾端坤倪”与《易经》的宇宙观紧密相关,强调天地之间的和谐与秩序。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常被用来表达对宇宙和自然界的敬畏和尊重。
这个词汇给人以庄重、宏伟的感觉,联想到宇宙的无限和自然的伟大。它激发人们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层次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较少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哲学、宇宙观或自然界时,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乾端坤倪,星辰大海,宇宙之始,生命之源。”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星空或山川的画面,音乐上可以联想到宏伟的交响乐,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osmic order”或“primeval chaos”,但“乾端坤倪”更具有**文化的独特性。
“乾端坤倪”是一个富有深意的成语,它不仅体现了*古代的宇宙观,也激发了人们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乾】 沒有水分或缺乏水分的。
2.
【端】
(形声。从立,耑(duān)声。本义:站得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立容直也。”-端,直也。 、 《广雅·释诂一》-端,正也。 、 《礼记·祭义》-以端其位。 、 《礼记·王藻》-端行颐霤如矢。 、 《礼记·曲礼》-振书端书于君前。
【组词】
端行、 端拱、 端伟、 端端、 端身
3.
【坤】
(形声。从土,申声。本义:八卦之一,象征地)。
地,大地。
【引证】
《说文》-坤,地也,易之卦也。 、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坤,土也。 、 《易·说卦》-坤也者,地也。 、 《宋书·乐志》-山岳河渎,皆坤之灵。
【组词】
坤元、 坤母、 坤后、 坤珍、 坤轴、 坤维、 坤仪
4.
【倪】
(形声。从人,“兒”(ní)声。本义:小孩)。
同本义。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下》-反其旄倪。 、 《旧唐书·玄宗本纪》-垂髫之倪。
【组词】
倪子、 倪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