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04: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04:48
词汇“[使秩]”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根据字面拆解,“使”通常表示促使、命令或派遣的意思,而“秩”则指秩序、次序或官职的等级。将两者结合,“使秩”可能意味着促使或维持某种秩序或次序。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以下分析将基于这种假设性的理解进行。
“使秩”可能指的是通过某种行为或措施来维持或建立秩序或次序。
由于“使秩”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某种理想化的社会秩序或组织结构。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社会学,它可能被用来讨论如何通过策略或政策来维持秩序。
由于“使秩”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使”和“秩”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于特定语境或文献中。
在强调秩序和规范的社会文化中,“使秩”可能被用来强调维持社会稳定和组织效率的重要性。
“使秩”可能给人一种秩序井然、条理分明的感觉,与混乱和无序形成对比。
由于“使秩”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在组织管理或社会活动中,可能会强调维持秩序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使秩”来描述一个理想化的社会或自然秩序:
在晨曦的光辉中,
万物使秩,
和谐共存,
如诗如画。
“使秩”可能让人联想到整齐排列的物品、有序的队列或和谐的音乐节奏。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维持秩序的概念是普遍的。
“使秩”作为一个假设性的词汇,强调了秩序和次序的重要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并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精确地描述和讨论社会和组织管理中的秩序问题。
1.
【使】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伶者,令也。-使,伶也。 、 《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故君使其臣。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组词】
支使
2.
【秩】
(形声。从禾,失声。本义:聚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秩,积也。 、 《礼记·月令》-大合百县之秩刍。 、 《礼记·王制》-九十日有秩。 、 《管子》-故人君御谷物之秩相胜,而操事于其不平之间。
【组词】
秩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