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20:1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20:13:11
“内中”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内部或中间。它通常用来描述某个空间、组织、群体或事物的内部情况或状态。
“内中”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内”和“中”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内部”和“中间”。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字常结合使用,表示内部或中间的意思。
在**文化中,“内中”常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尤其是在涉及政治、商业等敏感领域时,人们往往对“内中”情况充满好奇和猜测。
“内中”一词给人以深邃、神秘的感觉,常引发人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使用“内中”来描述一个复杂项目的内部运作,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理解项目的深层结构。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光洒进窗内中,照亮了书页的秘密。”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古老的图书馆内部,书架林立,光线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在英语中,“内中”可以对应为“inside”或“interior”,但“内中”更强调中间或核心的部分。
“内中”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准确地传达内部或中间的概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合理运用“内中”可以增强语言的深度和丰富性。
1.
【内】
里面。与“外”相对。
【引证】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一室之内。 、 《世说新语·雅量》-郗犹在帐内。 、 《世说新语·贤媛》-东海家内则郝夫人之法,亲陵家内范钟夫人之礼。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一板内有重复。 、 清·姚鼐《登泰山记》-数里内无树。
【组词】
海内;关内;内牵
指某一群体或某一物体的中间。常指国内或朝廷内。
【引证】
《论语·季氏》-动干戈于邦内。 、 汉·贾谊《过秦论》-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内,名词作状语,译时加介词“对”,为“对内”。) 、 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组词】
内叛、 内患、 内事、 内睦、 内噬、 内寇
2.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