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0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06:31
词汇“[樵担]”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属于较为古雅或特定的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古代樵夫(砍柴的人)所使用的担子,即用来挑运柴火的工具。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樵担”字面意思是指樵夫用来挑运柴火的担子。其中,“樵”指的是砍柴的人或砍柴的行为,“担”则是指用来挑运物品的工具。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能会出现“樵担”这个词,用以描绘山林中的樵夫形象,营造一种古朴、自然的氛围。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可能更多出现在历史、文学研究或特定的文化活动中。
“樵担”一词源于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在古代社会,樵夫是山林中的常见职业,樵担是他们劳作的象征。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樵夫这一职业已不多见,樵担也成为了历史文化的符号。
提到“樵担”,可能会联想到宁静的山林、勤劳的樵夫和简单的生活方式,给人一种朴素、自然的感觉。
在现代生活中,樵担可能更多出现在历史剧、古装电影或文化展览中,作为展示古代生活的一个元素。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山风轻拂,樵担悠悠,岁月在林间悄然流转。”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樵夫在晨曦中挑着樵担,走在林间小道上,鸟鸣声和樵担的吱嘎声交织在一起。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职业和工具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表现形式,但都反映了人类早期的生活方式和对自然的依赖。
“樵担”作为一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于现代汉语,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生活方式和语言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素养。
1.
【樵】
(形声。从木,焦声。本义:薪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樵,散木也。 、 《诗·小雅·白华》-樵彼桑薪。 、 《左传·醒公十二年》-请无杆采樵者以诱之。 、 《汉书·扬雄传》。注:“木薪也。”-樵蒸焜上。 、 《史记·淮阴侯传》-樵苏后炊。
【组词】
樵山、 樵米、 樵斧、 樵拾、 樵薪、 樵苏、 樵担
2.
【担】
扁担和挂在两头的东西。
【引证】
《楚辞·哀时命》。注:“荷曰担。”-负担荷以丈尺兮。 、 宋·欧阳修《归田录》-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组词】
挑担;担仗、 担头、 货郎担
中国重量单位。旧制一百斤为一担,今以百市斤为一市担。
【引证】
李颀《别梁鍠》-但闻行路吟新诗,不叹举家无担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