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4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1:05
用工: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雇主雇佣员工的过程,或者指员工被雇佣的状态。它涉及到劳动力的使用和管理,是企业运营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用工”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已有出现,最初指的是使用劳动力的行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含义逐渐丰富,涉及到劳动力市场的各个方面。
在,“用工”问题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密切相关。随着改革开放,的用工市场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劳动力的流动性增强,用工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用工”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就业压力、职场竞争、劳动权益等话题,对于求职者来说,它可能带有一定的紧张和期待;对于雇主来说,它则意味着责任和挑战。
在个人经历中,“用工”可能涉及到找工作的经历、面试的紧张、入职的喜悦等情感体验。例如,一个人可能会分享他如何通过努力找到理想工作的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将“用工”融入对劳动者的赞美:
晨曦中,他们用工的身影, 是城市运转的脉搏。 汗水滴落,是奋斗的印记, 每一双手,都在书写生活的篇章。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工人在建筑工地上忙碌的场景,或者是办公室里员工们专注工作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工厂机器的轰鸣声,或者是办公室键盘的敲击声。
在英语中,“用工”可以对应为“employment”或“labor utilization”。不同文化中,对于用工的态度和政策可能有所不同,但都涉及到劳动力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用工”是一个涵盖广泛的概念,它不仅仅是雇佣关系的表现,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用工”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职场动态和社会变迁。
1.
【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桶可用,故引申为用。本义:使用,采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用,可施行也。 、 《苍颉篇》-用,以也。 、 《易·益》-利用为大作。 、 《虞书》-五行五用哉。 、 《书·微子》-乃攘窃神胝之牺牷牺用。 、 《周礼·宰夫》-乘其财用出入。 、 《周礼·小司徒》-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 、 宋·王安石《上五事札子》-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管仲用之齐,子产用之郑,商君用之秦,仲长统言之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 、 明·魏禧《大铁椎传》-皆不足用。 、 蔡元培《图画》-用水彩。 、 、 明·魏学洢《核舟记》-又用篆章。
【组词】
用不着、 备用、 实用、 拆用、 用功、 用长、 用板、 用计、 用天因地、 用钱、 用药
2.
【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