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5:08
同性恋: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对同性别的人产生情感和/或性吸引。在心理学和性学领域,同性恋是一种性取向,指的是个体在情感和性欲上主要或完全被同性别的人所吸引。
在不同的语境中,“同性恋”这个词的使用可能会有所不同:
“同性恋”这个词源于希腊语“homo-”(相同)和拉丁语“sexus”(性别)。在20世纪初,这个词开始被用来描述性取向。随着时间的推移,同性恋的概念和接受度在社会中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时期,同性恋的接受度和表现形式差异很大。在一些文化中,同性恋被视为正常和可接受的,而在其他文化中,它可能被视为禁忌或犯罪。
对于许多人来说,同性恋可能引发复杂的情感反应,包括接受、同情、恐惧或偏见。这个词可能与LGBTQ+权益**、社会变革和个人身份探索等联想相关。
个人经历可能包括与同性恋朋友或家人的互动,参与LGBTQ+社区活动,或对同性恋话题的思考和讨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爱的花园里,不分性别, 同性恋的花朵,同样绚烂。 他们/她们的爱,如同晨曦, 温暖而纯粹,无需遮掩。
图片:彩虹旗(LGBTQ+的象征),两个同性伴侣手牵手走在街上。 音乐:与LGBTQ+主题相关的歌曲,如Lady Gaga的“Born This Way”。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同性恋的表达和接受度差异很大。例如,在英语中,“gay”和“lesbian”是常用的词汇,而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有不同的术语和表达方式。
“同性恋”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涉及到性取向的多样性、社会接受度和个人身份的探索。理解和尊重同性恋的概念对于促进包容性和平等的社会环境至关重要。
1. 【同】 ——见“胡同”hútòng。
2.
【性】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 、 《广雅》-性,质也。 、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 、 、 《荀子·性恶篇》-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 《白虎通》-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 、 《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荀子·正名篇》-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组词】
性根、 性行、 性气、 个性、 禀性、 性尚
3.
【恋】
(形声。本义:留恋,依依不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孌,慕也。字亦作戀。 、 《易·小畜·子夏传》-有孚恋如思也。 、 晋·陶潜《归田园居五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组词】
贪恋、 眷恋、 依恋、 恋土、 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