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3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35:09
词汇“时哲”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时”通常指时间或时代,“哲”则指哲学家或哲学。因此,“时哲”可以理解为与时代相关的哲学家或哲学思想。
“时哲”的字面意思可能是指那些对特定时代有深刻影响的哲学家,或者是指那些关注时代问题的哲学思想。
由于“时哲”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学术论文或历史研究中,可能会用来指代某个时代的著名哲学家或哲学流派。
“时哲”这个词可能是由“时”和“哲”两个字组合而成,没有特定的词源故事。在语言中的变化不大,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时哲”可能被用来指代那些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哲学家或哲学思想,如启蒙时代的哲学家。
对于我来说,“时哲”这个词可能引发对历史上的伟大思想家的敬仰,以及对哲学思想如何影响社会和文化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时哲”这个词,但在阅读历史或哲学书籍时,可能会遇到相关的讨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时间的河流中,时哲的思想如星辰般闪耀,指引着人类前行的方向。”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哲学家在书房中沉思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古典音乐,如贝多芬的交响曲,来象征哲学的深邃和宏大。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时哲”的词汇,但可以找到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philosopher of the age”。
“时哲”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提供了一个思考哲学与时代关系的窗口。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
1.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
2.
【哲】
(形声。从口,折声。本义:聪明,有智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古文从三吉(嚞),字亦作喆。作悊-哲,知也。 、 《尔雅》-哲,智也。 、 《诗·大雅·下武》-世有哲王。 、 《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诚。 、 《书·伊训》-敷求哲人。 、 《汉书·叙传》-或悊或谋。 、 《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
【组词】
哲士、 哲子、 哲艾、 哲母、 哲匠、 哲明、 哲夫、 哲思、 哲妇、 哲圣
贤明的人;有智慧的人。
【引证】
《书·大诰》-尔庶邦君,越尔御事;爽邦由哲。
【组词】
先哲;哲人其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