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09: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09:48
词汇“披纷”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风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披”通常指覆盖或穿戴在某物上,“纷”则有繁多、杂乱的含义。结合起来,“披纷”可能指的是覆盖着繁多或杂乱的事物。
“披纷”的字面意思可能是指某物被繁多或杂乱的东西覆盖。
由于“披纷”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文或诗词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景物或情感的复杂和繁多。
“披纷”的词源可能来自于古代汉语,用于形容事物的复杂和繁多。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汇可能在现代汉语中逐渐被其他更常用的词汇所替代。
在古代文学中,“披纷”可能被用来形容自然景物的美丽和复杂,如花瓣、落叶等。在现代社会中,这个词汇可能较少被使用,但在某些文学作品或古风文化中仍可见其踪影。
“披纷”给人一种繁多、杂乱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春天花瓣飘落的景象,或是复杂难解的情感和思绪。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遇到使用“披纷”这个词汇的场合,但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感受到其独特的韵味和意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降临,星辰披纷,银河如练,梦回千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花瓣飘落的场景,或是复杂的几何图形。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柔和而复杂的旋律,如同繁星点点的夜空。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类似的表达来描述复杂和繁多的景象或情感。
“披纷”是一个具有古风和诗意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在古代文学和特定文化背景下仍有其独特的意义和美感。了解和学习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能力,增加文学素养。
1.
【披】
(形声。从手,皮声。本义:引柩帛) 古夹具。即用在柩车两旁牵挽的帛。
【引证】
《说文》-披,从旁持曰披。 、 《礼记·檀弓》。注:“披,柩行夹引棺者。”-设披周也。 、 《周礼·司士》。注:“柩车行所以披持棺者,有纽以结之,谓之戴。”-执披。 、 《仪礼·士丧礼》-执披者旁四人。 、 《仪礼·既夕礼》-设披。
分开;裂开。
【引证】
《左传·成公十八年》。注:“犹分也。”-而披其地。 、 《左传·昭公五年》。注:“析也。”-又披其邑。 、 《史记·魏其安侯传》。正义:分析也。”-不折必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组词】
竹竿披了;披磔、 披砍、 披榛
2.
【纷】
(形声。从糸(mì),分声。从“糸”,表示与线丝等有关。本义:马尾韬,扎束马尾的丝麻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韬,剑衣也。引申凡为衣之称。《释名》曰:‘纷,放也,防其放弛以拘之也。’”-纷,马尾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