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7:17
词汇“涛涛”通常用来形容水流声大、波涛汹涌的样子,或者比喻声势浩大、连续不断的事物。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涛涛”进行深入分析:
“涛涛”字面意思是指水波翻滚、声势浩大的样子。它由两个相同的“涛”字组成,强调了水流的连续性和力量感。
“涛”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本义为大波。随着语言的发展,“涛涛”逐渐被用来形容各种连续不断、声势浩大的事物。
在**文化中,“涛涛”常与壮阔的自然景观相联系,象征着力量和永恒。在诗词中,它常用来表达豪迈的情感。
“涛涛”给人以宏大、壮观的感受,让人联想到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活力。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敬畏之情和探索欲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涛涛”来形容过一次观看海浪的经历,那种波涛汹涌的景象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涛涛”:
涛涛江水映明月,
波光粼粼夜未央。
想象一下站在海边,听着涛涛的海浪声,看着波涛汹涌的景象,这种视觉和听觉的体验是震撼人心的。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oaring waves”或“surging sea”,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能传达出水流的强大和连续性。
“涛涛”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还能用来形容各种声势浩大的事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1.
【涛】
(形声。从水,寿声。本义:大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涛,大波也。 、 《后汉书·班彪传上》-扬波涛于碣石。 、 《汉书·扬雄传上》-何必湘渊与涛濑? 、 《文选·张衡·思玄赋》-水泫沄而涌涛。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烟涛微茫信难求。 、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惊涛拍岸。 、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怒涛排壑。
【组词】
涛水、 涛雪、 涛雷、 涛波
2.
【涛】
(形声。从水,寿声。本义:大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涛,大波也。 、 《后汉书·班彪传上》-扬波涛于碣石。 、 《汉书·扬雄传上》-何必湘渊与涛濑? 、 《文选·张衡·思玄赋》-水泫沄而涌涛。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烟涛微茫信难求。 、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惊涛拍岸。 、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怒涛排壑。
【组词】
涛水、 涛雪、 涛雷、 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