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4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49:51
“幽险”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幽”和“险”。其中,“幽”通常指深邃、隐蔽、昏暗或幽静的地方;“险”则指危险、艰险或难以通过的地方。结合起来,“幽险”通常形容地方既深邃隐蔽又充满危险,常用来描述地形、环境或情境。
在文学作品中,“幽险”常用来描绘神秘或恐怖的场景,如深山老林、幽暗的洞穴或荒废的古宅。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经历的艰难或危险的情况。在专业领域,如地质学或探险学,它可能特指那些地形复杂、难以探索的区域。
“幽”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为隐蔽、昏暗;“险”字则源于古代对地形的描述,指难以通过或危险的地方。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幽险”,用来形容那些既隐蔽又危险的环境或情境。
在**传统文化中,“幽险”常与神秘、未知的元素联系在一起,如道教中的幽冥世界或民间传说中的幽灵鬼怪。它也常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用以营造一种神秘或恐怖的氛围。
“幽险”这个词给人一种深邃、神秘和危险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探险、未知和挑战,也可能引发对黑暗、恐怖的恐惧感。
在个人经历中,“幽险”可能用来描述一次深入未知领域的探险经历,或是面对生活中某个极具挑战性的局面。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星辰隐匿,幽险的山径上,我独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幽暗的森林,深处传来不知名的声响;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低沉、神秘的旋律,如电影配乐,来增强“幽险”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gloomy and perilous”,但“幽险”更具有中文特有的意境和韵味。
“幽险”这个词在中文表达中具有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描述了环境的特征,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未知和挑战的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幽,从山,犹隐从阜,取遮蔽之意。”-幽,隐也。 、 《太玄·中》。注:“隐也。”-昆仑旁薄幽。 、 《周书·谥法》-雍遏不通曰幽。 、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以致其幽。
退隐;潜藏。
【引证】
《礼记》-幽居而不淫。 、 《战国策》-南阳之弊幽。
【组词】
幽隐、 幽士、 幽女
2.
【险】
(形声。从阜,佥(qiàn)声。从“阜”,与地势有关。本义:地势高低悬殊,难以通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险,阻难也。 、 《礼记·少仪》-军旅思险。 、 《列子·汤问》-毕力平险。 、 《左传·成公二年》-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 《易·坎》-地险,山川丘陵也。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险以远。 、
【组词】
险瘠、 险易、 险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