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18: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18:07
怯缩: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因害怕或胆怯而退缩或躲避。它描述的是一种心理状态,即在面对困难、挑战或危险时,个体因缺乏勇气或自信而采取回避的行为。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怯缩”常用来描绘角色的内心世界,如在面对爱情、责任或道德抉择时的犹豫和退缩。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在社交场合中的不自在或回避行为。 专业领域:在心理学或教育学中,“怯缩”可能与社交恐惧症或学*障碍等概念相关联。
同义词:胆怯、畏缩、退缩 反义词:勇敢、果断、坚定
“怯缩”一词源自汉语,其中“怯”意为害怕,“缩”意为收缩或退缩。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有“怯者缩”之语,现代汉语中仍保留其基本含义。
在**文化中,勇敢和果断被视为美德,而怯缩则常被视为负面特质。在教育和社会交往中,鼓励个体克服怯缩,培养自信和勇气。
“怯缩”一词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无力感和逃避行为。它可能引发对个人成长和自我提升的思考,鼓励人们面对恐惧,勇敢前行。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有过在重要考试或公开演讲前感到怯缩的时刻,但通过准备和练*,最终克服了这种心理障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夜的深渊前,星光怯缩,不敢直视那无尽的黑暗。”
视觉上,“怯缩”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在黑暗中蜷缩的身影;听觉上,可能是紧张的呼吸声或心跳声。
在英语中,“怯缩”可以对应为“shrink”或“cringe”,在不同文化中,对这种行为的评价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怯缩”是一个描述心理状态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中有着丰富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进而在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中更加准确和丰富。
1.
【怯】
(形声。从心,去声。《说文》:本从犬。本义:胆小,畏缩)。
同本义 怯,多畏也。从犬,去声。杜林说,从心或曰劫省声。——《说文》。
【引证】
《贾子道术》-持节不恐谓之勇,反勇为怯。 、 《孙子·军事》-怯者不得独退。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五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组词】
怯怯乔乔、 怯壳儿、 怯症、 胆怯、 羞怯
2.
【缩】
(形声。从糸(mì),宿声。糸,细丝,与绳索有关。本义:捆束)。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緜》-其绳则直,缩版以载。 、 《说文》。朱曰:“许书之乱字皆治也,理也。此说解及尔雅之乱,正谓治理。”-缩,乱也。 、 《仪礼·乡饮酒礼》-磬阶闲缩霤。 、 《仪礼·乡射礼·大射仪》-十纯则缩而委之。 、 《仪礼·士丧礼》-绞横三缩一。 、 《礼记·檀弓》-冠缩缝。 、 《礼记·丧大纪》-布绞缩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