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57: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57:38
词汇“怯疾”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怯”通常指的是胆怯、害怕,而“疾”则指的是疾病或快速。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怯疾”可能指的是一种由于胆怯或害怕而引起的心理或生理上的不适或疾病。然而,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可能在一些古文或特定语境中出现。
由于“怯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可能在一些古文或特定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某人因过度胆怯而导致的身心问题。
“怯疾”可能是由“怯”和“疾”两个字组合而成,这两个字在古代汉语中都有明确的意义。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组合词汇可能没有被广泛接受或使用,因此在现代汉语中变得不常见。
在**传统文化中,心理健康问题往往被忽视或误解,因此像“怯疾”这样的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那些因心理问题而影响生活的人。
提到“怯疾”,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那些因内心恐惧而受苦的人,引发同情和理解。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
在创作中,可以将“怯疾”作为一个象征,用来描述主角因内心深处的恐惧而面临的挑战。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孤独的身影,面带忧郁,反映出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怯疾”的词汇,但类似的情感状态可以用不同的词汇来描述。
“怯疾”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反映了语言的多样性和历史深度。虽然它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提醒我们心理健康问题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关注的。在学*语言时,了解这些不太常见的词汇可以增加我们对语言丰富性的认识。
1.
【怯】
(形声。从心,去声。《说文》:本从犬。本义:胆小,畏缩)。
同本义 怯,多畏也。从犬,去声。杜林说,从心或曰劫省声。——《说文》。
【引证】
《贾子道术》-持节不恐谓之勇,反勇为怯。 、 《孙子·军事》-怯者不得独退。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五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组词】
怯怯乔乔、 怯壳儿、 怯症、 胆怯、 羞怯
2.
【疾】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大(人),从矢,字形象人腋下中箭。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本义:受兵伤。泛指疾病)。
轻微的叫疾。
【引证】
《说文》。段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疾,病也。 、 《韩非子·喻老》-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 《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