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0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00:55
“怀铅握素”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怀揣着铅笔,握着素纸,比喻随时准备写作或记录。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随时准备创作或记录的状态,通常用来形容文人墨客的勤奋和敬业。
在文学语境中,“怀铅握素”常用来形容作家或诗人的创作态度,如“他总是怀铅握素,随时准备捕捉灵感。”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文学研究或教育领域,它仍然是一个有用的表达。
同义词:
反义词:
“怀铅握素”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文人的写作惯。铅笔和素纸是古代文人常用的写作工具,因此这个成语直接反映了古代文人的写作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仍然是形容文人勤奋写作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文人墨客一直被视为社会的精英阶层,他们的勤奋和敬业精神受到广泛赞扬。因此,“怀铅握素”这个成语在文化中具有积极的象征意义,代表了文人的职业精神和创作态度。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欣赏。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勤奋写作、不断追求创作的文人,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在表达上,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赞扬那些勤奋工作、不断追求进步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总是怀铅握素,随时准备记录学生的提问和反馈。这种敬业精神深深影响了我,让我明白了勤奋和准备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怀铅握素夜未央,
笔下生花梦自长。
墨香飘溢书卷里,
文思泉涌心自扬。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文人坐在书桌前,手中握着铅笔,面前铺着素纸,周围是书卷和文房四宝。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古典音乐,如古筝或琵琶曲,营造出一种古典文人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lways ready to write”或“ever prepared to pen down thoughts”,但这些表达没有“怀铅握素”这样的成语所具有的文化深度和历史底蕴。
“怀铅握素”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形容文人勤奋写作的表达,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代表了文人的职业精神和创作态度。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要保持勤奋和准备,随时准备记录和创作。
便宜选陈农之才,采河间之阙,怀铅握素,汗简杀青。
1.
【怀】
(形声。从心,褱声。本义:想念,怀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怀,思念也。 、 《诗·周南·卷耳》-嗟我怀人。 、 、 《诗·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人。 、 《楚辞·悲回风》-惟佳人之独怀兮。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怀良辰以孤往。 、 《后汉书·列女传》-久行怀思。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而不怀仁。 、 范仲淹《岳阳楼记》-去国怀乡。(国,国都)
【组词】
怀土、 怀香、 怀慕、 怀乡
2.
【铅】
遵循,因袭。 同: 沿
【引证】
《荀子·礼论》。杨??注:“铅与沿同,循也。”-越月逾时,则必反铅过故乡。
3.
【握】
(形声。从手,屋声。本义:攥在手里,执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握,搤持也。 、 《广韵》-握,持也。 、 《仪礼·乡射礼》-长尺有握。 、 《楚辞·九章·怀少》-私握臣手。 、 《楚辞·九章·怀沙》-怀瑾握瑜。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手握刀。
【组词】
握君、 握篆、 握算、 握镜、 握节、 握炭流汤
4.
【素】
(会意。小篆字形。上是“垂”,下是糸(mì)。糸,丝。织物光润则易于下垂。本义:没有染色的丝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素,白致缯也。 、 《礼记·杂记》-纯以素。 、 《礼记·檀弓》-素服哭于库门之外。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 《战国策·魏策》-若士必奴,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组词】
素幭、 素服缟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