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3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4:09
海岸带:指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包括海滩、沙丘、潮间带、沼泽、河口、海湾等自然地理区域。它是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和环境特征。
海岸带一词源于对海洋与陆地交界区域的描述,随着环境科学和地理学的发展,其含义逐渐丰富,涵盖了生态、地质、气候等多个学科的交叉研究。
在许多文化中,海岸带被视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如**的海岸带旅游资源丰富,同时也是重要的渔业和港口经济区。
海岸带常带给人们宁静、自由和探险的联想,它不仅是自然美景的象征,也是人类与自然互动的场所。
个人在海岸带的经历可能包括海滩度假、观鸟、潜水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生活体验,也增进了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在诗歌中,海岸带可以被描绘为时间的见证者,如:
海岸带静静躺着,
见证了潮起潮落,
岁月的痕迹,
在沙与石之间流转。
海岸带的视觉联想包括广阔的海景、细腻的沙滩和多变的海浪;听觉联想则是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海鸟的叫声和海风的呼啸。
在不同文化中,海岸带的象征意义和使用方式各异,如在西方文化中,海岸带常与浪漫和冒险联系在一起,而在东方文化中,海岸带可能更多地与传统和历史相关联。
海岸带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地理区域,也承载了丰富的生态、文化和情感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和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
1.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
2.
【岸】
(形声。从山,从厂,干声。厂(hǎn,山崖),意思为水边高起之地。本义:河岸)。
同本义。
【引证】
《诗·卫风·氓》-淇则有岸。 、 《荀子·宥坐》-三尺之岸,而虚车不能登也。 、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
【带】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 、 《仪礼·士虞礼记》-不说带。 、 《诗·卫风·有狐》-之子无带。 、 《左传·桓公二年》-带裳幅舄。 、 《世说新语·文学》-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 《墨子·公输》-子墨子解带围城。
【组词】
带冕、 带围、 带钩、 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