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4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48:13
敢于 是一个动词短语,字面意思是“有勇气去做某事”或“不畏惧地面对挑战”。它强调了在面对困难或风险时的勇气和决心。
“敢于”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结构和意义在历史长河中保持相对稳定。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使用“敢于”的例子,用以描述君臣之间的忠诚与勇气。
在**文化中,“敢于”常与儒家思想中的“勇”相联系,强调在面对困难时的道德勇气和责任感。在现代社会,这一词汇也常用于激励人们追求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敢于”一词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英雄主义、冒险精神和自我超越。它鼓励人们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需要“敢于”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情况。在一次团队讨论中,我敢于提出与主流观点不同的意见,最终促进了更深入的讨论和更好的决策。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敢于”:
敢于在风暴中扬帆, 敢于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敢于在沉默中发声, 敢于在平凡中创造非凡。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登山者在陡峭的山壁上攀登,背景是壮丽的山景,这体现了“敢于”的视觉联想。在音乐中,激昂的交响乐或摇滚乐可以传达“敢于”的听觉感受。
在英语中,“dare”一词与“敢于”有相似的含义,但它更常用于游戏或挑战的情境中。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类似的词汇可能强调的是“忍耐”和“坚持”,而非单纯的勇气。
“敢于”是一个充满力量和鼓舞人心的词汇,它不仅在语言表达中起到重要作用,也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学和使用这一词汇,我更加意识到勇气和决心的重要性,并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不断实践这些品质。
1.
【敢】
(会意。本义:勇敢,有胆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敢,进取也。 、 《广雅》-敢,勇也。 、 《贾子道术》-信理遂惔谓之敢。 、 《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注:“不忧不惧也。”-洁廉而果敢者也。 、 《荀子·性恶》-天下有中敢直其身。 、 《荀子·非十二子》-刚毅勇敢不以伤人。 、 贾谊《过秦论》-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 《三国志·董袭传》-袭与凌统俱为前部,各将敢死百人。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于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
【组词】
敢毅、 敢士、 敢直、 敢勇、 敢断
有胆量做某种事情。
【引证】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 、 《国语·吴语》-寡人帅不腆吴国之役,遵汶之上,不敢左右,唯好之故。 、 《战国策·燕策》-人不敢与忤视。 、 《资治通鉴·唐纪》-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愬,莫敢违。
【组词】
敢说;敢想;敢干;敢士、 敢勇当先
2.
【于】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