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41: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41:55
“燥劲”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一种强烈的、难以抑制的冲动或动力。它可以指生理上的兴奋状态,也可以指心理上的迫切感或紧张情绪。
在文学作品中,“燥劲”可能用来描绘人物内心的激烈冲突或对某事的极度渴望。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燥劲”来形容自己或他人在某种情境下的兴奋或紧张状态。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体育科学中,“燥劲”可能被用来描述个体的生理或心理状态。
同义词:冲动、激情、兴奋、紧张 反义词:平静、冷静、沉着、淡定
“燥劲”一词的“燥”字原指干燥,引申为热烈、激动;“劲”字则指力量、动力。两者结合,形成了形容强烈动力或情绪的词汇。
在**文化中,“燥劲”可能与传统的“中庸之道”相悖,因为后者强调平衡和适度。然而,在现代社会,这种强烈的动力和冲动被认为是推动个人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燥劲”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它让人联想到活力、动力和进取心。这种感觉可以激励人们克服困难,追求目标。
在个人经历中,“燥劲”可能出现在面对挑战或追求梦想时。例如,当我在准备一个重要的演讲时,心中的燥劲让我夜不能寐,但也正是这种感觉推动我不断完善我的演讲内容。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燥劲”:
心中的燥劲如烈火燃烧,
驱使我穿越黑暗,追寻光明。
每一滴汗水,都是梦想的证明,
在燥劲的引领下,我无畏前行。
视觉上,“燥劲”可能让人联想到燃烧的火焰或奔腾的河流。听觉上,它可能与心跳加速的声音或激昂的音乐相联系。
在英语中,“燥劲”可能对应于“drive”或“urge”,虽然这些词汇在语义上有所重叠,但“燥劲”更强调一种强烈的、几乎无法控制的冲动。
通过对“燥劲”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生理或心理状态,还反映了人类追求目标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燥劲”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更好地传达我们的情感和意图。
1.
【燥】
(形声)。
同本义(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引证】
《说文》-燥,干也。 、 《易·文言传》-火就燥。 、 《释名》-燥,焦也。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唇焦口燥呼不得。 、 《资治通鉴》-燥荻枯柴。
【组词】
燥吻、 燥坼、 燥劲、 燥刚、 燥气、 燥急、 燥渴
2.
【劲】
(形声。从力,巠声。本义:强劲有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劲,彊也。 、 《字林》-劲,强也。 、 《礼记·乐记》-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 、 《战国策·宋策》-夫梁兵劲而权重。 、 《列子·说符》-孔子之劲。 、 《淮南子·说林》-弓先调而后求劲。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良将劲弩守要塞。 、 《战国策》-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风力虽尚劲。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此劲敌也。
【组词】
刚劲;劲弩、 劲酒、 劲节、 劲武、 劲猛、 劲兵、 劲卒、 劲勇、 劲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