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6:23
庶人:在古代**,庶人指的是平民百姓,与贵族、士大夫相对。他们没有官职,不享有特权,是社会的基本成员。
庶人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指非贵族的普通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代社会底层的人民。
在古代**,庶人的地位较低,他们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待遇远不如贵族。这种社会结构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阶级差异。
庶人一词常让人联想到勤劳、朴实和坚韧不拔的形象。它也可能引发对社会不平等和阶级固化的反思。
在历史学*中,庶人作为研究对象,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结构和人民生活。
在诗歌中,庶人可以被描绘为社会的基石,他们的默默付出构成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庶人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市集的喧嚣,或是田间劳作的景象,这些都可以通过视觉艺术和音乐来表达。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如“commoner”也有类似的含义,指代非贵族的普通人。
庶人一词不仅是历史学研究的重要概念,也反映了社会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多样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庶人的含义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古代社会和文化。
1.
【庶】
煮。
【引证】
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甲骨文‘庶’字是从火石、石亦声的会意兼形声字,也即‘煮’的本字…‘庶’之本义,乃以火燃石而煮,是根据古人实际生活而象意依声而造字的。 、 《周礼·秋官》-庶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组词】
庶虫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